在一个缺德的时代,保持一点道德优越感,至少不是坏事。“Don't be evil”也可以被视为一种道德陶醉,或者一种不愿突破底线的自省。道德不等于法律,而是一种社会准则,用以保证族群的延续。中国传统儒学的“礼”,以及佛教的“善”,都强调人的自我克制、自我完善,也是一种道德要求。在礼崩乐坏之后,社会平均道德水平大幅下降,社会会降低道德的标准——至少你不能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至少你不能卖假药,至少你不能用工业乙醇冒充酒。如果连这样的底线都守不住,族群的未来也就成为空谈。
我也很奇怪,你或者很多人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怎么活呢?你能告诉我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吗?别人的“优越感”别人带着,管你什么事儿呢?人家的优越感从小爹妈给的;人家一直努力自己挣的!你是看不惯人家优越感呢还是人家优越感伤害了你呢?还是你天生一颗自卑的灵魂学不会气不过呢?“优越感”不存在胁迫性吧?如果只是看人家芭蕾舞演员每天挺着脖子走路你就愤恨不已,亲,需要请教心理学家的应该是你看人的出发点。
道德是要求利他,如果没有精神上的回馈,神也支持不下去的。君子也是人,不平之心自也难免,不正视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的,可以说都是伪君子。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个方式:就是道德上的优越感,既然在物质上回馈不了,那就要在道德上、在道义上得到支撑,用道德上的优越感来支撑自己不可同流合污;通过理性升华自己的认识,通过反省认识到自己的命,立命行仁,自然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如果一个人不巧无才无貌还又懒又穷,那如何才能获得优越感呢?那就是站在道德高地,啥也不用付出,就轻轻松松那么抖腿一站,就可以说,我热情善良,我身处斗室却心怀天下,我在网上指责谁谁谁特么不厚道欺负弱势群体然后积极号召大家帮忙找失踪的孩子给生病的某某某捐款…瞧,我已经比你们都优越了。优越感不是坏事,过于秀优越感,特别是那些不拥有自己秀出的优越实力之人,才是让人反感的。
优越感不是坏事,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秀”呢?就像富不是坏事,但太炫富不免讨人嫌一样。可以直白地说,“优越感”是很多人的精神需求。遗憾的是,任何领域的优越感,都要付出不小代价才能获得。你若想在公司有优越感,必须获得一个高薪职位。你若想在朋友圈里有优越感,要么土豪要么博学要么身材样貌不错...总之必定要有所长。这,都不是容易事。
有个很简单的道理:当每个人都自扫门前雪时,社会风气、正义就会开始雪崩式下滑。只有很多人发声,愿意发声、能发声,社会的基本道德水平才能维持的住。虽然如重庆坠江,可能发声发错了,错了就改呗,但不发声或是不能发声,当年龚自珍如何说的:万马齐喑究可哀!!你觉得他们说错了,那你就大声说你的意见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