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个小时,不算长,我说一下我的经历,2006年4月分,支援大西北兵团建设民工专列商丘到库尔勒,河南到新疆,3400多公里,当时坐了五天四夜左右,大概100多个小时,别笑,我说的是真的,那个年代做的是绿皮车,老式绿皮车,和现在的提速后的绿皮车是不一样的,全程时速也就60左右吧,有时遇到爬山隧道60都没有,这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绿皮车优先级别低,要让行,动不动就停,基本上每个省停一次,稍微大点的站都停,我记得特别清楚,100多个小时的旅途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是什么样子的,我当时还小十二三岁的年纪,对我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惊奇的,所以不会有太多的焦躁感,孩子的天性使然,再说一下长时间做硬座腿脚浮肿的情况,这个我是没经历过,虽然100多个小时,到也没那么夸张,车厢上人并不多,一个人可以占好几个座位,火车过了西安之后整节车厢都没几个人,大家基本都是躺着的,跟卧铺有一拼,好多乘客都是蹭车的,到了西安就下的差不多了,民工专列你懂的,不用掏车票,再来说一哈车上的娱乐,就是怎么打发时间,其实和现在大家坐火车还是有差别的,那个时候没有普及智能手机这种东西,彩屏手机都少见,一般都是摩托罗拉,诺基亚,蓝屏机,所以没有人玩手机,大家干的最多的事就是扑克牌和牌九,牌九都不知道的人自行百度,还有没有斗地主,那个时候还不是很流行,至少在我看来是,那时候玩的最多的就是拖拉机,炸金花,还有红五,类似斗地主,三打一,还有没打扑克的朋友们能做的就是看看杂志和报纸,其实最最好的娱乐方式就是聊天,这也可能是当时除了睡觉打扑克能干的事情了,再来说一下火车上吃喝拉撒的事情,关于吃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个时候家里穷不舍得买火车的盒饭,五块,对,那个时候盒饭五块,最贵的十块,就这两个档次,不买盒饭吃什么呢?馒头咸菜水煮蛋,火腿肠还有煎饼,这都是出发前就备好的干粮,一般第一天就把煎饼还有鸡蛋吃完了,这些不能放,第二天第三天就是馒头咸菜火腿肠,把馒头用开水一泡,放点咸菜,就是一顿饭,伙食好的就是再加个火腿肠,和我隔着对坐的是一对四川夫妻,四十岁左右应该,我对他们两个印象特别深,至于为什么我告诉你,就是因为馒头,死面馒头,又黑又硬,活像小王八,可能是四川的朋友很少吃面食,手艺不行,我父母就把我们带的馒头分给他们几个,就这样坚持到第四天晚上,我们家也弹尽粮绝,三个人花十块钱买了两份盒饭,第五天就没吃饭,还有就是火车每到一个站点都会有小贩爬火车推销东西五花八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挂不烂的丝袜和咬不动的煎饼,这应该是绿皮车上特有的,还有就是逃票爬火车的,从窗户进来躲厕所,有点跑题了,再说一下喝,没有红茶绿茶冰红茶,因为这些都是要钱的,那个时候对于我们家来说属于奢侈品,就三个字白开水,而且限量供应的,用的是锅炉烧水,放到保温桶里,只有早上中午下午定时供应,错过就没有了,排老长的队接上满满一军用壶,就是一晌午的总量,再来说一下拉撒洗漱的事情,五天能洗两次脸就是好的,为什么,没水,水全用来烧来水了了,只有到大站补给之后,才能奢侈的让大家洗个脸,至于上厕所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体验过,其他的方面的事情也都是差不多的,在我这没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对了还有就是天气的事情,从商丘上车穿的是短袖外套,到了新疆就下雪了,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年新疆有一场特大沙尘暴,温度降的特别低,大概是我到新疆几天后的事情,听说那场沙尘暴吹起的鹅卵石把一辆火车上的玻璃全打碎了,好像是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那是我从小到大经历的第一场沙尘暴,印象深刻,大学之后每年放假都有同学抱怨回家硬座怎么怎么样,我都不说话,我也和他们一样做三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回家,乌鲁木齐到商丘,十年的时间火车提速,时间缩短将近三分之二,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在我看来这都不算什么,可能是因为我做更长时间的,100多个小时,这种经历估计没几个人有,估计一般都是从内地到新疆的朋友才经历过,以后估计也没人会有这种经历了。在最后我想说:怀念绿皮车,怀念曾经最贫穷的日子!
K1159,烟台到广州,我从商丘上车的。我天啊,我前面的座位,前门上的人多站票也多进不去,从后门进去,一路挤到前面座位上,坐着也伸不开腿,底下都是行李人腿。座到腿脚浮肿,过道上都是人,气愤的是卖东西的小推车还一次次翻山越岭的来回推。他一推就得人群骚动拥挤不堪。我都尽可能的不吃东西不喝水以免上厕所。实在渴就吃点备用的水果。打水上厕所我觉得是个体力活,根本不想挤,一节车厢能让你找到行走两万五千长征的体验来。何况卫生不忍直视。上车穿羽绒服。车是上有暖气,又热又烦躁,发生了几起吵架甚至要打起来的摩擦。有个别乘客估计也是不想挤就没去打水和上卫生间,没有补充水分晕倒了。大家也纷纷脱厚衣服散热,反应列车员不得已关了暖气,开了冷气,然后乘客又冷了,纷纷又穿厚衣服。晚上瞌睡又睡不着,根本找不到可以舒服点的姿势或者位置睡。困累难受折磨人死去活来,等终于熬到终点觉得已去了半条命,浑身酸痛疲惫不堪。历时25小时比起别的不算特别长。主要是人多活动不开要了老命了
第一次在10年,K1064重庆北-哈尔滨,预计48小时20分钟,第一天晚上上车,晚点3个小时,第四天凌晨一点到,因为刚开这趟车,第一年是绿皮没有空调,学生票,这辈子不会忘记票价98.5元,不到一百块就把我从西南拉到了大东北。重庆室外温度很高,但是一上车几乎所有人全身出汗衣服湿透,买了很多瓶冰矿泉水也没办法散去的热,直到车渐渐开往东北方向才感到凉快,不过都是第三天的事了。因为血液循环的关系,手脚会肿。有同伴还好,如果一个人,可以找旁边的人聊聊天。至于舒不舒服,票价决定待遇,其实也还好,也不会因为这一趟车就要命了,考虑经济因素,也是可以扛下来的。但是如果带着父母对象什么的,心疼他们最好别让他们坐硬座,也挺受罪的。其实现在都是好的了,听一个长辈说,以前哪种冒黑烟的车,短短一段距离都要开五六天,那些前辈们也同样熬下来了。最后感叹一下中国的发展真的很迅猛。
以前出门经常坐火车,不过连续40个小时不算有,因为其中白天去同学那里蹭了半天午睡。 我记得我大一寒假的时候,我要去福建爸妈那里过年,当时买票特么难买,还好在同学的帮助下买到一张硬座。当时一起去福建的人其中有一个男孩子当时为了帮我,也只买到硬座。 在车上差不多待了整整两天两夜,整个人都要崩溃了。火车上我不爱吃东西不爱喝水,主要是为了少上厕所。也有遇到火车上没水了那种坑死人的时候。在火车上,一到吃饭的点,火车上就是各种泡面的味道,有人甚至在火车上喝酒,各种味道弥漫,特别大。在火车上是白天热,晚上冷。而且因为坐着,空间小,有时候脚都没地方放,到后来脚都直接肿了,然后没感觉了……
2010年,从西安回昆明,本来要36小时。结果成昆线因泥石流中断,火车到成都后开往重庆,再到贵阳,最终迂回昆明,做了42小时。感觉就是,真好,还有个座,不然就休克了。途中有十个小时我把座让给两个女孩了。第二次,2013年春节刚刚过,买了卧铺回陕西,结果临时有事,推后两天。只有站票,于是买了。站了36个小时,下车时候脚肿了。一身都感觉不舒服。
印象最深刻是坐了四十多个小时候,火车因为南方洪灾走走停停,原本到了武昌就要到家了也没干粮了,可是火车在那时候停了两三个小时,我睡不着,没有冷气,写日记写到用完英文,隔壁的小伙子也用完了他们可以聊天的词汇,真是无聊真透了顶了,那时候没有什么哲思的想法,没有伪装的思绪,没有好奇没有时间的快慢,像是真的成了一场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