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的游园行为,正阻碍着大学的进一步开放。除了跟着黑导蒙混入校外,参观大学的游人不文明行为还有不少:排队时乱丢垃圾、践踏校园草坪、校内大声喧哗等等。诸如此类,无疑损害了大学的应有之貌。为应对于此,一些大学不得不确立边界,以维护学校应有的秩序。一定程度上,这不是不开放、不包容,而是抵制汹涌而来的过度消费的无奈之举。
除了参观学校的风景,还可以去高校的食堂看看。在很多高校,食堂并不单单只是食堂,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可以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一个聚会的地方,一个开会的地方。比如英国剑桥大学的食堂,看上去就不像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大型的宴会厅,拥有极其特殊的韵味。
近年来,“高校游”热度不减,背后是人们对名校及其文化的憧憬与向往。趁着寒暑假,许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和名校有一次“亲密接触”,期待他们受到熏陶与感染,这无可厚非。事实上,大学也应当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慕名而来者,让满心期待的孩子们少吃闭门羹。
一般情况下,知名高校都会有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是高校赖以生存的科研基地,也是一个学校的至宝。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应该去这样的重点实验室参观一番,看看他们精良的仪器设备,看看他们耐心刻苦的科研精神学习他们不畏困难的奋斗精神。
知名高校之所以能从众多高校中脱引而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独特教学方式。比如哈佛大学,对学生的教育并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的本本知识,而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思维,有了这两样东西,何愁学生将来不成为栋梁!
校园不是景区,大学的魅力也不在于建筑与风景,而在于浓郁的人文气息与学术氛围。比未名湖的荷花更美的,是清晨湖畔的琅琅书声和午后石阶旁安静读书的学子。参观校园如果过于注重热热闹闹“到此一游”,那么不来也罢,颐和园的湖水岂不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