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窍是节奏,第一应该每两次划手、也就是每4次踢腿,换一次气;如果每次划手都把头冒出来,累的很快,而且游的慢。第二是换气要尽量省力,这一点最关键。很多人蝶泳是拼了命才能把自己伸出来,几乎垂直出水,像呼救一样,看着都累;做到入水时候低头,帮助压胸、抬臀;出水前先抬头,然后划手,划手的同时开始踢腿,头比手先出水,头刚出水的时候人在水里是向前斜着的立正姿势,然后手从臀部两侧出水,前甩,然后头比手先入水。头出水时注意身体的角度,尽量向前倾斜,保证你仍然在前进,而不是接近垂直向上的出水,那样会中断你的前进惯性。
不要试图把整个头都扭在水面外换气。这点也适用于其他泳姿。这也是为什么游泳前需要先练水性的原因。水性好了,不害怕水,能够做到呼吸自如,自然也就不“着急”换气了。在自由泳的行进中,头部从身体中心线略侧(自己感觉大概转动45-60度)仅露出口吸气,然后面朝下时鼻和口同时均匀呼气,并等待下一次的吸气。整个过程中尽量保持身体不扭动。可以先用浮板进行练习,只打腿,练换气,不要让换气影响身体稳定性和前进速度,后期上胳膊,即可。
掌握好一定频率和节奏。一般比赛中需要大量氧气供应,划两下换一次气。我刚刚学游泳时教练为了让我放慢动作练习,划三下换一次气。现在作为一个将近20年泳龄的半专业半业余泳者,我推荐的是四下一换气,在练习肺活量的同时,保持了身体的稳定性,适合长距离游泳的练习。对于多数业余爱好者而言,由于动作不标准,过于频繁的换气会严重破坏身体流线型,导致自由泳速度慢消耗大。
推进效率。一是踢腿,要注意上下都推进自己。大部分人不会蝶泳腿完全因为只注意向下踢的那一下。实际应该向下踢完之后,屁股向上抬,然后带动整条腿向上甩,此时双脚绷直像跳芭蕾一样,于是你的两个脚底板就在向后推水了。二是划手,如果能做到手入水后高抱肘,主要用小臂和手掌推进,会更省力。但是这一点不强求,腿做好了,整个动作已经很容易了。
蛙、爬、蝶、仰四种竞技游姿,每一个完整的全套动作,都应达到至少一倍身高。这样的动作所匹配的游进效率,才称得上掌握一种游姿。
不考虑游进速度,蛙泳似乎最容易实现一倍身高的单次划水游进。狗爬上不了台面,似乎也是因为无法达到一倍身高的单次游进效能。
小学学游泳,读过体校的老妈告诉我,游50米就算学会。后来大学游泳课也是这标准。因人而易,本人身高4575px,50米之内,大约在25-30米会出现第一个运动极限点,必须通过调整肌体运动节奏才能继续游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