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之初九爻,以阳居初,代表卑微而保持阳刚、正位,其德为善;上临众刚、无比应,代表上行有阻力,其行不为亨;阳刚居下“勿用”,代表难有作为,其事不为利;以阳居初,其位为贞;虽善而贞,但动而有阻,行而无利,不合“元亨利贞”总要求,时未至、宜修德,故曰“潜龙勿用”。
《易经》六十四卦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是阴爻和阳爻,即“--”和“—”。又以初、三、五爻位为阳爻位。以二、四、上爻位为阴爻位。《易经》就是通过阴阳两种符号的组合与变化,来对未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
《易经》卦爻一体,卦为刚,爻为目,不可割裂,目合于纲则顺利,反之则否逆,这是解卦的关键。
《易经》六十四卦由乾、坤至既济、未济,代表事物发展由始至终所经历的六十四种特定状态。其中的每一卦,均由六爻合成,代表事物发展至一种特定状态下的变化过程。因此卦与爻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是相对稳定与不断变化的统一体。卦是该卦之纲,代表某一特定状态的总体原则或条件;爻是该卦之目,代表在该卦所设定的状态背景或前提下,所处卦、位、象、数之变化状态;爻合卦则吉无咎,爻悖卦,则凶悔吝。
九二以刚柔相济为善,无比应,上行亦有阻力,但中德应九五,其行有阻,也有亨,以见大人、普施其德为利,以刚居中为贞,合“元亨利贞”之德,但居低位、临众刚,有不利展才华之虞(亨、利不足),只有大人提携,才能突破阻碍,普施其德,故强调“利见大人”。
孔子晚年演易,亲自写了《易传》,又叫十翼,如虎添翼也,让后人研究易又多了更多思路,其中还提到“错综复杂”四种理卦变卦方式,错卦 综卦 复卦 杂卦。以上三位圣贤,都是演易大成之鼻祖,学易必研之源泉,可参考南怀瑾《易经杂说》,名字虽叫杂说,其实汇综历代易学之头绪而杂说之,实是较好的学易入门书。南怀瑾先生说“卦者挂也”,卦就是把万物的内在原理画出来挂在那里让我们容易看清理解。个人理解,爻就是组成卦的最小单位,是反映万物大原理中的细微支撑变化的。所以看到邀请问题时,忽然就想起那句话,一句话就把卦和爻的关系讲完了:卦为爻之动,再加一句,爻为物(卦)之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