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85出身,大一,大部分按课表乖乖上课,积极性高,参加各种社团,班级搞搞活动,室友一起玩玩,渐渐开始都买了电脑,情侣也一对一对出现。大二,基本就是分界线,老实听话点的,或者有目标的,继续踏踏实实上课,自习,甚至额外学其他的。一般人偶尔逃课,睡睡懒觉,其他空闲时间就是玩,玩手机电脑运动都有。。自制力差的已经开始上午睡觉,不怎么上课,沉迷游戏,每个班都有几个。大三,学霸继续稳定,准备考研的也开始发力学习。逃课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很多人去了也是玩手机,不想听或者听不懂,考前恶补几天就行了。。。宿舍睡觉越来越晚,沉迷游戏的越来越多,班级活动一般难组织了 ,大家都是活动在自己的小团体,一般就寝室比较熟,也有各种兴趣组织,经常一起活动。大四,人模狗样的穿西装去面试,签定offer后天天过年,课基本没人想去上,考研的会去上课,但是不听,自己做题。晚上两点寝室灯火通明,各种游戏声音,打牌打麻将的,早上八点我起来楼道没有一个人你敢信?静悄悄的,到了十一点十二点才起来。
我给自己一个早起的理由,青春短暂,不容浪费。图书馆也坐着各式各样的人。情侣含情脉脉,单身狗搔首弄姿,学霸目不转睛,学渣倒头大睡……人们所钦羡的不是忙忙碌碌的人,而是为梦想为目标奔走的人,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时候,他就会分外遭人嫉妒。我们现在就好像是各种信息的接收者,大量的信息窜入我们的脑海,其唯一的作用就是占用大脑本来就不甚充裕的空间。因此,想拒绝这种精神强奸并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是令人钦佩的。不在宿舍呆过长的时间是我做的最重要的决定。几乎全天候Wi-Fi,温暖舒适的小床,亲密却也聒噪的舍友,漫长而又难以割舍的电视剧,请远离让梦想湮灭的地狱。另外,要平视他人。不喜欢内心一股心比天高看谁都不如自己全世界都在关注自己的自我心理,虽然我也这样过…但真的让他人反感也让自己更加厌恶自己。这不是你目中无人的资本,而应是把自己变得更好的更有力量的动力。就这样,大学生活,才刚刚拉开帷幕。
我是一个复读生,高中用了四年才到了大学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数学不是很好,第一次高考只考了67。但是我居然达一本线了。复读一年以后,以数学91分(刚刚及格)的成绩来到了现在的大学,一所普通的211。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我还是很失落的,毕竟复读了一年,成绩比估分还是要低不少,还是在数学上吃了亏。很显然我没有过人的智商。然后填报志愿来到了这个学院,唯一一个留守老校区的学院。第一次看到学院大门的时候我是迟疑的,有很大的冲动回去再读一年的。我还是留了下来,第一个学期的主要目标就是转专业。我不能换学校,至少我要争取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很多刚从高中走出来的同学一样,心不甘,觉得自己再努力一下还可以改变一点什么。心里觉得分数高,就意味着好。接下来遭遇了,报考实验班的失败,转专业的计划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一学年后参加转专业考试,有个前提是成绩要在前两名。
上了大学以后的我,这一年收到了十八年来最多的赞美。会有人直截了当的说羡慕我的生活,会有人告诉我你知不知别人在背后有多嫉妒你。可我多普通啊,知乎上闪闪发光的开挂人生实在多得数不过来。但是我再也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因为到今天为止,我至少可以说一句,我十八年来不曾后悔,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无论后果好坏,我都接受;因为到今天,我至少可以说我把我的生活过得还算有声有色从心所欲,每一天度充实而愉快。 这一年,我学新的知识、看新的书、听新的音乐、买新的衣服、换新的打扮、走新的路、认识新的人、写新的文字、过新的生活,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至少我觉得我开始得还不错,希望看到这里的你,也一样。
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喜欢上了专业,喜欢上了现在的生活,不再纠结转专业。因为热爱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事情。专业方面我开始自学安卓,参加比赛看到了除了教科书以外,这个专业真正有意思的地方。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并不是很了解这个专业,而且多次数学的不理想,我选择的专业大多是管理类的,也就是偏文科方向的。来了这,冥冥之中就是老天的安排吧,毕竟是最后一个专业志愿。高中就有丰富的折腾手机的经验,玩过第一代智能手机,对编程有一些概念。但是教科书上的却总是枯燥的语法,一个学期结束只能在黑乎乎的命令行窗口里运行一些小程序,和理想中的软件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就开始自己找资料学习,当发现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在手机上运行起来给别人看的时候成就感还是蛮大的。
我整天往校外跑,周末从来不在学校。我去北师参加大学生电影节的点映,和男神一号乔振宇合影;去清华听座谈会,见了男神二号李健;做了个小计划自己一个人用一天时间徒步几乎走遍了东城区;约上一个志同道合的姑娘游胡同住四合院酒店;搜刮了一堆美味的小店,周末不是这里吃就是那里吃;自己一个人跑去地坛啃着面包看小朋友喂鸽子;甚至翘了一节马原用下午的时间去颐和园只是走一圈……我很想用这四年,慢慢地去看见一个不同于在这里为人生拼搏和来这里匆匆旅游的人眼中的样子的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