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代过年也叫年关,这一关非常难熬。为什么呢?传说古代的年是一种凶猛怪兽,生长在深山老林,它凶猛无比,从单一的小虫到人什么都吃,而且一天要换一种口味。人们在与年的斗争中发现了一条规律,从吃小虫到人,正好是三百六十五天。所以在这一天人们早早的关门闭户,点上蜡烛在家吃饭。吃完饭也不敢睡觉,等待着年的到来。因为年帕光,看到天要亮了,就只好回深山老林了。这时的人们,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庆祝,年听到响声,更为害怕,跑得更快。年除了怕光,怕响声,还怕红的颜色。
年,在古代年是一个很可怕的动物,它非常凶残常常攻击人类,残害人们养的家畜,所以人们就想办怎样才能把年赶走,慢慢的人们发现年怕光,还怕火,所以说人们就商量把腊月的最后一天叫做过年,想办法把它赶走,人们就在过年的这天晚上把家里所有灯都点亮,在准备好烟花爆竹,人们在等着年,年到半夜十二点来了,人们就把烟花爆竹点着,年一看到火花势溅,响声惊天动地,把年吓的在也不敢来了,所以这就是守岁和过年的由来。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这是唐太宗《守岁》中诗句。炎黄子孙的中华民族早在魏晋时就有除夕守岁记载。这一传统习俗延传到现在已富有更深到含义。每逢除夕合家团圆在一起,老年人守岁为"辞旧岁",珍惜末来的岁月;年轻人守岁为老人长寿。通夜不睡,灯火通明,欢聚畅饮,为迎接新年来临。"一夜逢双岁,五更分两年。全家团聚在一起守岁,寓意连年幸福安康。
从世界大舞台上来说,我们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中国年轻人过洋节日不再是潮流,而过我们自己的节日才是王道,春节,端午,中秋等等,也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除夕守岁当然是少不了的,我们守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更是新时代大国风范!
除夕夜古人有“辞旧岁”之意,意为珍惜光阴之意,年轻人陪着老人守岁,古人认为能够给长辈增寿。其实,就是一家人忙了一年,难得今朝清闲欢聚一堂。尤其是今天,都为了工作为了生计,长年奔波在外,也只有今天一家人才有说有笑聚在一起,过完年,又奔上了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的一年。
我们老家河南,过年三十晚上守岁,我们称为熬福,谁熬夜越晚,来年越有福气。一直从小到大。一方面是古代的戏曲,一方面熬夜不睡,一家人可以聊天说话,难得一年到头可以团聚,也是交流升华感情的机会,自然就会熬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