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一家山东企业做办公室主任,那时候应酬很多,好像24小时都是公家的,每天似乎过得都很热闹,但这并不是我喜欢的生活工作状态。相比热闹,我更喜欢独处。后来我跳槽到北京脱离了办公室这类热线岗位,独处的机会多了,感觉自己处理一个比较舒服的状态,终于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安安静静地呆着,不再喜欢那种热闹喧哗的场面。尽管酒场还是不少,但基本能推就推了,因为感觉一群人似乎热闹热闹,但只是杯盏交流,而缺乏心内的交流。而且在酒桌上超过两小时就忍受不了,我就很奇怪为何有些人从中午能喝到晚上半夜。即使是公务酒场,我也会早早退场,或回家,或回办公室,静静地独处,感觉很适应,也很舒服。首先是内心的喜欢。有些人天生喜欢独处,有些人后天受到打击后喜欢独处,有些人是看透了看淡了才喜欢独处。喜欢独处的人,首先是内心喜欢这种状态,就像喜欢热闹的人一样,自己呆着浑身没劲,就喜欢找一群狐朋狗友瞎闹腾才有意思。内心喜欢独处的人,要么是内心强大的人,要么是看透人生的人,要么是思想深邃的人。
社交是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你愿意不愿意它都存在于你我之间。很多人说,我就不喜欢钱,但是一旦他有了挣钱的机会,他比谁都努力去挣钱。社交也一样,当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受到了伤害,我们的处理方式也会各种各样。有的就像乌龟缩进龟壳一样,把自己封闭起来,有的特别偏激,就极端处理各种关系。而有的人偏偏迎难而上,总结自己为什么没处理好各种关系,然后通过观察,请教,学习,再实践。逐渐变成社交能手。而且,社交也能给人带来快乐呀。为什么要抵触社交呢。当然,那种只要你来了,你就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场合,的确让人生厌,好想你不喝多,就不是朋友,这朋友,我宁愿不做,太浪费时间。可是,同样的酒局,适可而止,大家都分享一下自己的事业生活,每个人都从酒局中得到启示,得到分享的快乐,得到书本上没有的经验,何乐而不为。身处社会中,就离不开社交,或许你可以躲避社交,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但是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出声,你再回避,也得柴米油盐吧,也得交通吧,也得汇报或者接受汇报吧。不都得与人打交道,不都是社交吗。所以,你躲不开的,当然远离低级趣味的社交,没错。锻炼自己达到一定影响力后,主导社交的方向,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是觉得每天时间都过得好快吧。过了二十岁,就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了。不再像上学时数着一分一秒去熬时间。觉得时间飞快,自己好多事情好多小梦想都没有开始,尤其是后来上班,更是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少的可怜,除了上班之外,其他时间又要追自己喜欢的剧,还有完成自己私人感兴趣的事情,根本分不出别的时间来社交呀。况且社交对我自己来说,本身就是很尴尬的事情,也觉得可有可无吧。我心里真心的朋友,不需要我去社交,哪怕我们呆在一个空间不说话也很好。大多数情况下,我是宁愿自己待在家里的。除非为了达成我该阶段必须通过他人来完成的事,我会去忍着社交。通常我是不愿意的。说不清楚是什么心态,可能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吧。
大概是觉得这种社交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就像上大学的时候大家都劝你要好好社交,多认识别人,将来一定会有用处的,但是褪去了各种社团头衔的身份,其实你和别人的联系真是微乎其微,连君子之交都算不上,更不用奢求他日他会帮你一把。社交的本质是利益交换,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某种利益,首先自己也得有相应可以给别人的利益。但是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并不喜欢这种相互较量的关系,我喜欢简简单单,只是为了开心,随性,去交朋友,不带着利益的目的。
作为一个内向的女生,我更享受一个人的世界。或听歌,或看书,或看电影,或学新东西,这样的过程既让我感到享受,也让我的内心感到平静,我可以感受到我自己,真实的自己,舒服的自己。在与为了某种目的而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感到不自在,要么就是一味迎合别人的意见,要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要不就是害怕自己的某些想法举动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既怕别人让别人感到无聊,也怕别人感到自己无聊”,不如索性自己清清爽爽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好。
应该是我自己对自己还算满意,对他人的要求不高。我明白我想要东西,也会努力追求,但我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而不是从他人身上获得。他人给我的,也会让我感到不能心安理得,好像是亏欠了许多,无法还清。但是其实我并不是你们想像中那么孤僻,事实上,我有很多好朋友,她们都对我很好,当然我也对她们很好,因为不掺利益,只讲感情,只求开心。周末或放假,闲时,和她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把酒言歌,很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