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犸。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着鳎犸的喇嘛要拿鳎犸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犸,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喇嘛抡起鳎犸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犸,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犸的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犸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犸,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犸的喇嘛一喇叭。
“肥仔个头,大过五层楼,肥仔个手,细过荷兰豆……”,这里的“肥仔”可以换成某个小伙伴的名字,用粤语念起来超押韵的。除了这种玩闹类的,还流行过一个“XXX,卖菠萝,卖到新加坡……”,现在懂事了,再看这句觉得恶意满满。
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当时这个绕口令学到舌头打结,记忆犹新啊。
当时非常流行的就是:谁谁谁的头,橡皮球,一脚踢到百货大楼。百货大楼卖皮球,一卖卖到你的头。20多年了,依然印象深刻。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四是四,十是十,四十是四十,十四是十四,四十不是十四,十四不是四十”
八百标兵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跑,哈哈,这是我们小时候的经典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