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年味还是很浓的,到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要过小年,要祭灶,送灶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年三十贴春联,晚饭好了就要请各靠祖先上供品,祭祖,祭品有枣山,枣馒头,猪头,鲜果,油炸各种食品,还要有长寿面,点蜡烛,烧香磕头,从年三十到初五每天都要上供,说是请先人同过年,到初五早上,供上饭菜年过完了先人要回去了,再烧纸钱,烧香,鸣炮,送先人。到初七一定要吃包子,说是初七包就是出气包吃了一年都不生气,初一早上全体村民都会迎喜神,烧香,磕头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正月十五要闹花灯,民间社火,完了年就过完了。
小时候过年时家家都炒玉米,炒山芋干,还有自家熬糖,加米花切成糖块,那时这些东西能吃到四五月份,肚子饿了就弄点当零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那些都是奢望了,主要是嫌麻烦了。现在杀年猪一个村也只有不多的几家,还好我家还一直养头猪过年杀着吃,自家养的猪肉吃起来就是香。我们这不少家庭现在依然有过年自己打豆腐的习惯,虽然买方便多了,但自己家做有不一样的感受,有不一样的过年感觉。至于贴春联,丰盛的年夜饭,拜年都差不多的。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那才叫一个热闹啊,记忆中的过年,小时候过年了,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一大家人吃年夜饭,正月初一大人,小孩衣服包里装些糖果,瓜子,花生这些吃的一起上街看舞龙灯,还记得那个时候过年了大人给我们拿几毛钱压岁钱,心里那个高兴啊,拿到压岁钱就找一些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去小卖部买擦炮,玩具枪,玩的是都不知道东南西北了,现在过年街上冷冷清清的,腊月30晚上一家人就边吃饭边看春节晚会,初一就到处玩一玩。
年正月初一我们都会早早的起来,然后我们一个族谱的老一辈的会带着我们去山上祖先坟前给祖先们拜年挂纸,这也是每家每户每年都必须要去做的,给祖先拜年回来后,就到了走亲戚的时候了,我们都会把年前准备好走亲戚的东西带上然后去亲戚家拜年了,一般要把自己家亲人都走一边,所以从初二开始每家每户都会特别热闹,因为通常都是亲人们一起约好同时去某一家,然后走完后再一起辗转另一家这样依次循环直到都走完为止。
作为四川农村长大的我来说,每年过年最少不了的就是腊肉了,我们那边每年过年前每家每户都会杀猪然后做腊肉腊肠,就算有某一户人家常年在外家里没有养猪的,他们都会提前回家去买猪肉来做成腊肉过年,腊肉和腊肠可以说是我们四川人民过年过节必备的食物了。这一习俗从我记事开始就一直没有变过。
大年30之前一个星期,我们家会翻看黄历,选一天黄道吉日的日子,请观世音菩萨、请大佛菩萨。提前会准备好猪肉、鸡、鱼、黄酒、蜡烛台等,桌子摆放朝大门口,再将这些按一定的顺序摆放在桌子上,点上蜡烛,家人依次进行朝拜,烧元宝。祈祷来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大吉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