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个很火的新闻:一个22岁的男生留学2年败光了200万,最后连预科毕业证都无法取得,回国后也天天在家玩游戏,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位男生从小就父母离异,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从不让孙子受一点委屈,对他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可是,这样纵容的结果是孩子始终长不大,一直生活在家庭的象牙塔当中,无法适应社会,最终成为当下流行的“巨婴”。对于这种人,最重要的是让家长减少对他的“喂养”,让他多去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哪怕是一些家务活也行,让他慢慢从婴儿状态走出来,渐渐地跟社会接轨。
这些人可能是经历过一些工作或者是情感的挫折,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信心,想要回归平静,过一种佛系的生活。我有个同学就是这样,他不小心进入了一个传销组织,身上大部分钱都被那里的人掏光了,好不容易逃出来了,就在家躲着,不肯出门见人,也不肯去找工作,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别人也会看不起自己,所以,就在家过着一种啃老的生活。对于这种人,最重要的是让他重新建立信心,先让他从事一些力所能及,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然后在工作之中慢慢培养起自己的能力和自信,一步步走出往日的阴影。
问题永远没有对错,只有利弊,因为不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永远无法体会到这是一种什么的心理状态。一出生或者一毕业,就要开始比较,就要跟车子,房子捆绑于身,有时候处在一种安于现状又暂时无可奈何的状态。一无所有可以有,因为你还年轻,也许你家境一般。但是心安理得的一无所有,也许身陷社会底层的泥沼了。
遇阻无奈,他们不得不安于现状。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刚刚离开校园,雄心勃勃立志高远。可是,他们很快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于是,灰心丧气,不再前行。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你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领导认为不知深浅;你加班加点完成任务,被同事嫉妒为要出风头。
确实有安于现状的年轻人,这个可能就跟性格有关系了,已经习惯了不被约束甚至没有压力的生活,害怕去承担责任也是一部分原因。并且这也和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当一个人压力无法承受的就选择了放弃,像自暴自弃或者放弃生命,反正没有希望了,还不如过得随意一点,今朝有酒今朝醉。
环境和见识制约了他们的思想,容易使他们安于现状。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出生在社会底层的人,环境所限,见识短浅,如果接触的大部分人是整天好吃懒做,也会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慢慢的也被“同流合污”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