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里,长春、哈尔滨都去过,感觉东三省的确是差别不大,尤其表现在东北人身上。东北人不止热心,也粗粝,不那么精细,但是比之很多地方的人来说,东北人更好相处、好交。一年前在长春玩的时候打出租(安利一下...长春出租车起步价是五块...这年头,哪地方还能这么便宜,尤其是省会),上车之后是一个大金链子小哥,出于程序,我问去不去长影,小哥说:“咋滴,你都上来了我能不拉你啊!”之后我提醒是长影老厂而不是长影世纪城,小哥又说:“那拉错了地儿你去看看不也挺好,那地方也还行!”得,这哥们跟我侃了一路的当年长春的辉煌历史。
我和学生组织的同学出去玩,其中有七八个东北人。当时喝的有点多了,最后谈到家乡,所有人都对自己的家乡谈起一些记忆,就那几个东北人不说话,我想可能是不善表达要么就是觉得东北被黑的挺惨觉得说出来会引起争议。最后去KTV,那几个东北同学开始唱“我的家在东北”,唱的那个激动啊,各种动作都有,但大家看着他们怎么都笑不出来,因为第一个事当时已经发生了,大家对东北人的印象都很好,就这么静静地听着他们唱。
我和闺蜜在大明湖划船。正欣赏着湖光山色呢!旁边慢慢跟过来一条船,穿上坐着的,是三位标准的黑社会大哥:光头,大金链子,纹身,黑背心,膀阔腰圆,五大三粗。其中两个戴着超级大墨镜,满脸横肉。我和闺蜜有点害怕,使劲想划船划开,他们的船却越来越近!很快我们被追上了,大哥用船桨拍了我的船桨一下,我一哆嗦。大哥说:老妹儿!咱俩比赛呗?看谁划得快!
三年前刚到沈阳,下地铁之后问路边的一位环卫大妈某某学校在哪,大妈跟我说完之后,我正准备拎着箱子谢谢走的时候,大妈停下手里的活计,问我:“小伙子你是第一次来沈阳啊?”我说是的,大妈接着说的话我真的是记了三年,她说:“孩子你第一次来沈阳,大妈祝你个好。”说一句话很简单,但是我觉得可能之后在任意一个城市,也不会再听到这样一句话。
作为一个东北人,我觉得东北人最让我难以忘怀的特点是,明明是中国艺术和体育人才最多的地方,却喜欢往自己身上安“粗鲁”、“粗糙”、“大大咧咧”的标签。全世界最好的钢琴家是东北人朗朗。中国最好的现代舞者是东北人金星。中国最温文尔雅玉树临风的民谣歌手是东北人李健。
魔性的东北话,其实我以前真的认为自己说的是标普!正宗的标普!简直是普通话一级甲等!!就是这么蜜汁自信!然而我到大学报到的第一天,看见新同学的第一刻“哟,还有这么高这么秀气的南方妹子啊,女神啊!”“啥玩楞,我东北滴!”新同学笑得不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