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温州苍南灵溪的一个小镇
谈谈我快订婚的路程吧,女方要求12w8彩礼走个过场,不收彩礼,不给嫁妆,起初想想还是蛮好的,然后问题来了,女方要求五金6.8w,送嫁钱6.8,走路费6.8w,改口费1.1w……
这四样加起来就21.5w了,还没算上订婚请客,结婚喜宴,买床,买沙发,买电视,喜糖,房子小装修,七七八八没个30-40根本结不了婚。
说说我吧,92年出生,高中毕业,20多出头开始上班,今年29,工作几年没给祖国拖后腿,虽然没攒多少钱但是也没负债,靠自己付首付,自己分36期贷款买了一辆十六万的小轿车,目前为止只剩一个月还完分期贷款,还攒了十万左右的存款(投资在一个游戏上)。
谈到结婚,女方在21.5的数字上说是市场价,我爸妈的意思是让她们少一点,五金6w左右,送嫁钱3w左右,走路费3w左右,跟女方的要求比起来少了一倍,女朋友说自己开的价格就是市场价,一点不能少,我家农村的,一次性拿三四十万结婚需要父母东借西凑估计也拿不出那么多。
女方96年的,我本想再谈二年让自己攒个十万再谈结婚的事情,不过女朋友怀了宝宝,双方都是基督教的,考虑到未婚先育会被人指指点点,没办法只能提起结婚日程,现在就僵硬在这里了,发这个帖子就是心里闷,憋得慌,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情。
如果婚姻习俗单纯只有彩礼,没有陪嫁,对女方来说是非常不公平,女人将会被当场商品进行买卖。相反老祖宗在提出“彩礼”概念的同时,又提出了“陪嫁”概念,那么女人被当成商品进行买卖也就不复存在,多付陪嫁还能赢得男人尊重,对男方而言却又是非常的“被动”。
对于有钱男人而言,都不介意付彩礼,如果女方提要彩礼,他们还求之不得,甚至要多付钱,以后女方有什么苦难,自己也不用管了,如果付了足够彩礼,婚后女方还唆使女人顾娘家,那就是女方没道理。穷男人介意彩礼,婚后女人要顾娘家,也没意见,反正自己也没有钱。
也就是说,中国婚姻留给男人两条路,要么婚前积极付彩礼,甚至多付,同时不要对方一分陪嫁钱。要么就是穷男人不想付彩礼,还指望女方能陪嫁多少钱过来。也就是说,结婚前谈婚论嫁,其实是男方和女方在打“心理战”,婚前对方占便宜,那就等着婚后慢慢来“偿还”。
严格说没有女方愿意被人嘲笑在“卖女”,她们在面对有钱男人“砸钱”时,她们也有很多压力和顾虑,如果对方说要付100万彩礼,但又拿不出对等陪嫁,她们也就只有说不要彩礼。如果女方家里条件也不差,会陪嫁给女儿100万,同时告诉女儿先不要给男人讲这事。
男方和女方都想展示“高价值”,但都没有结果后,然后就是“零彩礼,零陪嫁”,要么就是“十万彩礼,十万陪嫁”。因为陪嫁都是结婚当天随礼过来,女方可能突然变卦,陪嫁过来的钱比男方付的彩礼更多,言外之就是提醒男人,要做好婚姻中“妻管严”的准备和节奏。
但男人都渴望自由和面子,同时他们在面对女方陪嫁比自己付的彩礼多,却心存不安。他们会把多余的陪嫁钱给女方,同时表明自己态度,比如他们会说,就算不多付陪嫁,自己还是会对对方闺女好,最终彼此“一笑泯恩仇”,所以这才是彩礼和陪嫁正确的解读方式。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一只脚踩在农业社会的泥潭,另一只脚已经跨入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大国,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都在高度发展转型期,毫不客气的讲,20年之后的婚恋和社会观念绝对与现在不同。你现在抱着不肯放开的某些东西,在未来说不定是不值钱的垃圾,如果你能够把握机遇,定准时代发展的脉搏,婚嫁由你心意,怎么都不算差。相反,二十年前彩礼需要200块当时你觉得很多,现在你觉得200块多吗?你以为你要了20万给父母养老了,可20年后的20万又值多少钱?
彩礼一般是指男女双方完婚之前,由男方付给女方作为婚姻关系成立条件的财物,女方接受彩礼之后,婚事乃定,中国古代的法律将由此形成的婚姻称作“聘娶婚”。彩礼多少,因地而异,一般也视家境的贫富而定。 嫁妆是指新娘带给婆家的钱财和物品的总和,这是由女方娘家支付的,但嫁妆究竟是送给婚后的婆家还是专为婚后的女儿准备的却因情况的不同而异。一般而言是给新郎及新郎家庭的,也有或部分是专为女儿婚后准备的。嫁妆多少也视地区及家庭财力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