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年入百万没那么难。大概从年入10万到百万花了7年时间。最开始2000年毕业去化工厂,当个文员一个月几百块。发现没前途2001年果断辞职当年回老家内地一小公司做销售,年入2万。折腾了下觉得公司不靠谱,2002年去深圳陪当时公司的同事创业,打工从跟单员做到产品经理,年入从1万涨到7万左右。2009年公司垮了,果恋恋不舍中跳槽去了现在这家公司,当时年入12万,9年过去了,现在年入在100-150万之间浮动。
感觉
1.持续学习,不断刷新自己的本领很重要;
2.就是敢于背责任,接别人不敢接的任务(干不好下课炒鱿鱼那种);
3.拼命压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吧,反正一周工作至少是55小时,加上学习60小时吧。
总之就是不甘于混日子那种心态吧,总觉得自己能行,总想试试。
反正从2002年开始就有第1.2这么十几年过来了
第3点也坚持了差不多7年了,积累总有所得。
当年19岁。当时客户供应商,都是得通过我来沟通,认识的大大小小老板也多。人家也看的起,ktv吃宵夜喝酒都会喊上,身边所有都是比自己大的人,平板电脑刚冒头的时候,有个客户找我们生产外壳,平板电脑当时工厂出来的成品也就两三百,外面卖上千。这个客户也是跑业务的,不算老板。当时跟他合计,一起合伙做这个平板电脑。也没多大曲折,就赚了第一桶金。然后有了自己个小公司。贸易类,生产都交给供应商,当时充电宝也刚冒头,一个塑料壳,一块电池,一小点线路板插点东西。都是拿下订单,然后各种东西都是外面加工。当时是什么火就抢着做,外形漂亮的,跑马灯的,带电筒的,什么外观好卖,几十家厂跟着做,没什么专利,没什么牌子。虽然厂家多,但几乎那年做充电宝的都赚了。
很常见的上班打工一族,他们毕业后虽然在公司干,但他们心里从未放弃过自己身上的抱负,甚至想立业后才打算成家,在公司以突出的表现,赢得越来越高的发展机会。当他自己当上了中高层领导时,他们就会选择独立,选择别人给自己打工。就拿今日头条的张一鸣来说,虽然不是90后,但他也是有着抱负,不愿在其他公司当领导,而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业,这也是成功的标志。年入百万对90后来说,可能以为了不起,但有些90后,当他达到某一高度时,100万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
从小由于家穷,出门打工后,一直有个出人头地的决心,自己最开始什么工作都做,什么苦都做,但是他们不是用蛮力、老老实实在干,而是在一边干工作一边在吸收老板的经营及以后干大事的所需的人脉,等待时机,厚积薄发。比如说:一个18岁的小伙在一家广告公司当杂工,但他每天都在学习及吸收这行业的各种流程及知识,日积月累,在各方面表现突出,有朝一日,他为了自己,也会另起灶炉,让别人为他打工!而不是一直帮别人打工,实现年入百万。
有些人他们年入百万,有一定的人脉及朋友,刚创业时会选择合伙或入股方式,尽管自己没有啥钱,连贷款也要做个股东,他们两人或几人一起从事团队擅长的事业,这种是靠自己的人脉及眼光,投资好,从而自己从中获利!就像:现在浙江温州人一样,宁愿做一分钱的老板,也不愿意打一万元的工,他们的思想就是不一样,从而造就了他们敢拼敢搏的一面。
所先年薪百万的人士,第一要素是必须有一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嘴和脑子转的比飞机速度还快的脑,在加上一个可以自由展现自己才华的平台,领个固定工资三五几千的底薪加提成的,就有办法现实,要不就是自己创业做生意,或者做做电商,一不小心弄个爆款卖个几万件出去,一百万也是可以现实的,最后总结一句话,人生要有梦想,万一又现实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