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赶集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我们都放假了,妈妈在街上摆摊卖百货,我就来来回回穿梭,一会看看这儿,一会看看那儿。
不过,有时候馋嘴了,眼睛就会盯着卖零食的摊子不放,这时妈妈就会把我叫回来。妈妈说:摆摊卖东西有讲究,每天开张了才能花钱买东西(开张是指每天的第一笔生意),你要想吃,等会开了张我就给你买。
于是,我就静静的等着,希望赶快有人买我家的百货。然后,我就可以去买零食吃了。那时候,几乎每次赶集都是在这样的期待中度过,现在想想,儿时的心思总是太容易满足,可现在,总是有太多想要的,不知道如何才能满足。
那时候物质匮乏,去赶集可以买到肉、米粉、冰棍和一些吃不到的水果。那时候没有冰箱,所以肉只是买几顿的解馋,米粉买一顿新鲜米粉,然后买一堆干粉,这样就不用顿顿吃面条或者米饭了。水果比如杨梅、苹果、梨等。蔬菜倒是不用买什么,爷爷奶奶勤快,种植了大多数喜欢吃的蔬菜,如青椒、茄子、豇豆、南瓜、黄瓜等,甚至有土豆、芋头、广荷。
农村的赶集现场,在平时就很热闹,更别说在这个过年的时候,那买东西的人翻了一倍都不止。虽然这里没有城市里的超市那么应有尽有,但是这才是我们最为怀念的过年场景。人生在世,就是为个热闹,过年更是如此。与其看着超市里五花八样的标价牌,不如来这里听摊贩们要喝两嗓子,因为这才是年的味道。
在平时就很热闹,更别说在这个过年的时候,那买东西的人翻了一倍都不止。虽然这里没有城市里的超市那么应有尽有,但是这才是我们最为怀念的过年场景。人生在世,就是为个热闹,过年更是如此。与其看着超市里五花八样的标价牌,不如来这里听摊贩们要喝两嗓子,因为这才是赶集的味道。
每逢2.5.8就是镇上赶集的日子。小时候,我都会起大早,和妈妈去镇上赶集,那时候赶集就像现在开展会,人特别多,什么都有的卖,各种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廉价但漂亮的发卡,和头绳。而且妈妈都会买一斤半斤肉,然后给我们包饺子吃。每次去赶集我和妈妈总是满载而归。
平时的日子里还好,若是节假日或者是过年前夕,大街上行人如织,彼此摩肩接踵。各色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商家也会不断的吆喝,最喜欢看的是别人讲价的画面,卖家和买家互不相让,口才也都真是极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