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缺少被爱与陪伴。我也曾是留守儿童。小时候爸妈都不在家,爷爷奶奶也不太管。导致我至今对于家都是模糊的概念,感觉哪里都不是家,朋友描述的哪种家的氛围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留守儿童很缺爱,弥补心灵需要爱和陪伴,因为曾经她们生病了没人在身边,晚上怕黑没人在,作业不会写没人辅导,假期也不会有人带去玩。除了一些同龄儿童的陪伴,她们什么也没有。所以她们珍惜。那些远走家乡的爸爸妈妈们,节假日尽量回家陪陪孩子吧,她们渴望被你们疼爱,渴望陪伴。你不会明白一个小小的身躯在黑暗里躲在被窝里哭着睡着是什么感觉,也不会明白每天吃饭别人的爸爸妈妈呼唤自己孩子时你的孩子的心情。请尽量陪伴他们。
身边是女孩,同样有缺陷。这就是父母不在身边。缺一个所造成的原因。所以说我们尽量不要让孩子有这样的环境。给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的环境。父母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这个自古以来都是有的。所谓的养子不教不如养驴。这个古人说的也是没错的。这是一份责任心。比如说如果是父亲确实是没办法不在身边。也可以让他经常接触一下男性的补课老师了,什么之类的,或者是看一些战争和谍战一类的片子。当然了,等他到了成人以后改掉一些坏毛病是要付出代价的。小的时候尽量形成一个办事的方法和性格。这样孩子就很少走弯路了。
一般情况留守儿童。都是迫于无奈的。不管是父亲不在身边,还是母亲不在身边,这个都是有缺陷的。我曾经接触过这样的。人的性格和身体都是阴阳的结合体。有的孩子父亲离开的早。尤其是男孩儿。容易让孩子产生。小家子气。办事不大方。虽然说看上去有阳刚之气。但是性格里透露出男孩子不应有的特点。当然了,我这里指的是性格。如果是母亲不在身边。男孩子就会大大咧咧。从来不顾别人的感受。说话做事都是这样的。这也就是所说的阳气太盛,让别人感觉到缺乏家教或者是情商很少。
二零零二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孩子们吃完晚饭,有的在寝室休息,有的在玩耍,有的在阅读,可是小李同学却躲在楼梯间的拐角处哭泣。我问他为什么哭?他说爸爸妈妈不要他了,他们要离婚。我一把抱起他说:‘怕什么,你还有方老师呀。’我自己都没想到,这句话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坦然面对父母之间的矛盾。现在,他已经研究生毕业了,成为优秀的足球教练,帅气十足的阳光男孩。
这些留守儿童家中,应该还有爷爷奶奶或叔伯亲友照看,那么应该在饮食上多照顾他们,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在外面打工的父母,平时还必须经常打电话回家,跟孩子沟通一下,汇给他们足够的生活费用。
如果是生活所迫,无奈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除了父母要常与孩子联系,常回家看看孩子,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外,社会大家庭也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弥补缺失的心灵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