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对读书的功利性说得明明白白,把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都和书籍生生地捆绑一处;“学而优则仕”更是对读书学习的直白解释。读书能开阔视野。前些天,网上同时热传两则消息:一则是某处公路的收费站被取消,那个三十六岁的下岗大姐哭诉除了收费啥也不会;与此同时,人们赞叹的是清华学霸奶奶,八十岁了应聘到年薪四十万的工作岗位。“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这让平庸无为又故步自封的人情何以堪!要想不被时代抛弃,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
在我看来,我之所以读书是因为我觉得读书能获得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但如果形成能力,一定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量。而知识来自于实践,更要来源于书籍,因为我们不可能一切都亲身体验,所以借助于前人智慧的结晶,在书本中取得真经,不失为提高能力的捷径。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一个人所读的书,最终会在他的能力中展现出来。
我勤勤恳恳的读书,是因为读书可以帮我们打开心智,遇见更好的自己,以最大的善意去理解别人和看待这个周遭的世界。读书,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不必一味地去迎合别人,在其他人没有更多余地的时候,我们可以勇敢地说“不”。有时候,我们看不懂一本书,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好,而是还不到火候。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经历以后,才愈发觉得读书的重要性,才会明白自己需要读哪类的书籍,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当你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读书,自然就会有读书的动力了。如果以前问为什么读书,我的回答一定是为了考学,为了考证,这就是从初中之后到大学毕业我一直理解的读书的意义。现在读书对我来说就是扩展视野的途径,品味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快速学习新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境。读书对我来说再也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是解决我各种问题的好帮手。
我觉得阅读就是从表层潜入地下寻找清流,这样的能力称之“深潜力”。能够坚持深潜的人都是少数,都是孤独的,但是有精神伴侣,“孤独”不会寂寞痛苦,增长的智慧使我们得到圣贤的能量,吸走身上的负能量。所以其实明白道理后,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培养阅读从自己的兴趣开始,自己从自己喜欢的书的类型入手挑选。
我觉得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不蠢。阅读是主动吸收信息的过程。有人也可能说我也看纪录片和动物世界啊,能轻松获得更广阔的信息啊。对,就是这个“轻松”很可能把一个人引入懒癌晚期。因为看和听都比阅读要容易得多,容易的事情做的久了人就很容易满足于轻而易举得到的结果,而放弃主动思考。所以多读书是有好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