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是因为现在农村贫富相差太大,不要说别人看不起,如果穷的话就连亲戚、姐妹都看不起,有的甚至有时候父母都看不起。形成了你还你,我还我的亲戚关系,富亲怕穷亲去向他借钱,不借又说不出口,借了又怕还不起。穷亲戚呢?你有你的,我搁不着,我不会来巴结,再穷也不会讨到你家门口来。这样一来,亲戚之间就冷淡了,所以谁都不想走动了,有的亲戚家里还有老字辈的人在不得不去,其他的一概不去,有的甚至连建房、娶媳妇、嫁女儿等摆酒席都不去了,亲戚血缘也就这样断了。
年轻人都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其实不是年味没有了,而是我们长大了压力大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年味,现在的小朋友依旧很快乐,但是有一个随着我们长大,我们越来越不喜欢走亲戚,这是为什么呢? 犹记得以前大年初一就是玩的,什么活儿都不用做,但是现在大家大年初一就开始走亲戚了,因为亲戚越来越多了,不赶着时间真过不去。 所以亲戚多了,走得多但是交流的少,这样也许大家就陌生了,以前去外婆家不都是住一晚上么,大家晚上唠唠嗑多好,关系就近了。现在根本就不想走亲戚。
现在农村人大都外出打工,正月出门腊月二十几才回家,各忙各的,真的连走亲戚的时间都没有。过去,亲戚走动除拜年,还有端午节、中秋节二个节日。如今,这二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走动了,除了正月拜年一躺都成形式。跟我们农村人自已说自已一样,现在拜年比上山砍柴还要快。走动寒喧几句,放下礼品就走人,连亲戚泡茶都来不及。有的还一个劲地摇手,别泡,别泡,某某亲戚家刚喝过,我还要赶某某家去拜年。大家说说看,这像走亲戚吗?我看不说赶会场还好听一点。
在亲戚越走越亲,现在在平时比较少到亲戚家走动,走动的少,亲情淡了,就更少走动了。记得小时候,放假后就跑到舅舅家玩,玩到过年前几天才回家过年,过完年后去舅舅家拜年,一直住到开学前几天才回家开学。到读高中的时候就不喜欢去舅舅家常住了,也就正月走亲戚的时候在舅舅家玩一两天就回家了,在后来就直接去舅舅拜年后吃顿饭就回去了。现在自己也有小孩了,小孩也不太愿意在外公外婆家常住,大人更很少住在亲戚家了。
以前亲戚经常走动主要是因为大家的经济水平都差不多,大家互相帮衬,互相帮忙。现在富亲戚建房时或者其他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你去帮忙了。等你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说没空,正在忙。人都是互相的,你帮我我帮你。我帮你你却不帮我,这亲戚怎么走下去。还有有些富亲戚看不起穷亲戚,富亲戚他不愿意走动,你帮了他,需要他帮助时找各种理由推脱。贫富差距大,圈子不一样,不要硬融入。
我觉得以前走亲戚比如去外婆家,那场面,小孩一堆大人两桌的多热闹,以前大家生活条件都差不多,也没有攀比,所以大家就热闹热闹,娱乐方式增多。以前去走亲戚,可以看看热闹,和亲戚家的人聊天,打牌等,但是现在,在家的娱乐方式都多种多样,谁还愿意冒着寒冷走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