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魔都,毕业五年,恋爱三年多结婚,结婚一年多。2015年两人手里没有啥钱,那时候还没有限购,只要有正当工作结婚了就可以买房,2015年8月看中了浦东张江一套三室两厅两卫120多平总额290万。我们打算先领证,再和家里商量凑凑首付,结果等我们9月首付凑好了再去看已经涨了一百万(这小区现在差不多户型卖680多万),我们手里的钱远远不够,就想着缓缓,再后来就是一路高歌猛进涨涨涨。再后来就是限购了,不是本地户口的需要交满五年社保,看中了也买不了。今年年中户口落下来了,因为没有房子挂户口,只能落社区公共户。社保也交满五年了,但是房子还没希望,最近看房看到快怀疑人生,都快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嫁给他了,为什么要嫁给所谓的爱情,其实只有钱也挺好的啊,爱情算个屁。换成现在的我找对象我真的会要求要有房,哪怕是一起还贷款,也好比一直上不了车,跟着车后面跑,真的好累。一直这样租房住,被房东赶,每换一个住处就要重新做租赁备案更改户口地址,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想到快抑郁了。
34岁,坐标魔都。一直没买房。成家有小孩。一直没买房的人分两种:买的起不想买(有其他打算,或在等合适的时候入手);买不起的。我自认为自己属于两种情况混合(汗)。想法很简单,老婆同意,租房更划算,省下的钱可以做投资(收益率大于租售比,且大于潜在可能的房价涨幅),附着在房子上的其他问题用较小的代价解决(户口挂公共户,上学瞄准私立)。未来会买,但计划是买房子的钱占到总资产的5%以下,才会买。好处是投资做好的话,资产积累更快,流动性更好;坏处是要反复向人解释为什么不买(后来干脆说我买不起)。
09年毕业后一直租房住,在租房的日子里跟室友偶尔也做饭,但总是敷衍,速战速决,对厨房卫生更是应付至极,迫不得已都不愿意碰。直到去年年底购置了一个一室一厅,我开始享受做饭的乐趣,慢慢的准备食材,每周一次厨房大扫除,去菜市场买新鲜的菜,精心去挑选碗筷等厨房用具,也非常乐意朋友同事来吃饭,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会摆上鲜花。就这方面来说,在这个城市,当我下班很又累又饿的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不会再有无家可归的瞬间。当然,这是一个传统女性的感受,房子还是代表了家的概念,哪怕是一个人。
坐标北京。一个高中同学,男,今年33岁,北京土著。4年前同学聚会时仍未婚。原因是他一家四口(他,他父母,他奶奶)挤在一个60平米的小两居里,和女朋友打算攒钱买房后结婚。今年同学聚会,已经荣升某公司合伙人,仍然未婚。大家问他原因,他说:一直没攒够首付,不想耽误女方,就分手了;奶奶和爸爸去世了,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也就不想买房搬出去了。满座的人都霎时寂静无言。
没买房啥体验,就是看好了啥小物件小摆件,想想,哎,算了吧,以后搬家还得拿来拿去多不方便。就是有了娃上学都困难,就是整日整夜的焦虑,后悔自责。就是每天晚上下班后看见的万家灯火羡慕向往的脸。就是每天睁开眼想努力赚钱的动力。就是就是就是太多了,也许,对那么一种人,买了房才可能有了心的安定,没买房,永远都是心灵的漂泊吧。
没买房是一种什么体验,就两个字:焦虑。结婚四年,工资不见少,存款不见涨,生活没见好。刚结婚的时候,没有存款,秉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原则,没房就没房。待到宝宝三岁,就彻底崩溃。宝宝上学要提上日程,学位怎么办?不能上公立怎么办?搬家一下这里一下那里怎么办?各种纠结,各种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