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老人要细心、耐心。我婆婆跟随我们生活多年,年纪大了,老人的行动愈发不便,洗澡、泡脚、剪指甲等事,全是我给她做。老人家牙齿不好,咬不动硬的,吃不了辣的。于是,我家的饭菜一天天变软变淡,小儿子有时会为此发点牢骚,抱怨抱怨。我家餐桌上又开始摆两样饭,老的小的尽量照顾周全。记得有一年,爱人在地县驻站,一天早上婆婆起床喊肚子痛。我赶紧用自行车推她上医院,结果是便秘造成的。回家后,我给她挤了开塞露,还是便不下来,看着婆婆痛苦的样子,我索性用手给她抠大便。零七年的春节,爱人突然借来一辆轮椅,说是推母亲去看灯会。老母听了赶紧穿鞋戴帽,走得比平日利索很多。谁知,那是老人家看的最后一次灯会。
上个世纪的我们,都是靠工资吃饭,自己有小家有子女,日子相对贫寒。我给母亲花钱最多的是给她老人家买了一对金耳环和一枚金戒指。记得是八十年代初,年纪渐老的母亲想回阔别多年的故乡看看。出发前几天,我发现老母翻找出她平日舍不得穿的衣服,我明白了,老人无法荣归故里,但还是想体体面面。我拿出自己的压箱钱,悄悄给母亲买了戒指和耳环。当我给母亲佩戴时,她嘴上不停地抱怨我不会过日子,但我分明看到老人脸上喜色难掩。
孝顺孝顺,不光孝,还要学会顺。老人节俭了一辈子,看不的半点浪费。有时家里剩了点饭菜,那怕有味道了,也要坚持吃。破旧衣服宁可堆在家里,也不让扔掉。于是,做饭时宁可欠点尽量别剩,万一剩了抢先吃了。对待破旧衣服,我们也有高招,把衣服剪成大小鞋垫,让老人闲时随意纳上几针,老人家对此自得其乐,虽然鞋垫上的针脚七扭八歪,但只要她高兴就行。
平时大大咧咧,很少去送父母礼物,但是应该还是有这么一次吧。自己还在读大一时,隔壁家的大姐结婚,嫁的地方比较远,但是女婿家里条件不错,所以在回娘家的时候,给她自己的老妈买了一条项链,说是4000多块钱,在农村这样的物品算是很贵了,基本上就是逢人就说,恨不得全村人都知道的那种。
为父母尽孝心。体现在点滴之间。九九年我考上大学,父亲失业:,母亲下岗,全靠母亲每月三百六块钱支撑,父亲糖尿病,全靠母亲打拼功我四年大学,我发势,一定让父母过好日子,我做到。父母吃穿用,我全包了,然后每月工资基本全给他们。然后用自己的一切爱着父母。因为他们把我们养大真的不容易。
夏天的时候,家里农活很多。我的话是轻易不回家的,因为工作忙。但是今年,我想到家里很忙,想为家里分担下忙农活。然后回家就干起来。我看着他们笑了,满是骄傲。好像自己长大了,能替他们干活的那种骄傲。其实自己也不会干,只是瞎干而已。后来遇见很多街里邻居,更多的是炫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