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我有个高中同学,他叫John,大四还没读完就跑来北京了。由于自学德语,成功申请到在徳资商会里做实习生的机会,月薪1500。才到北京时,租不起房。蹭在一个老乡租的小单间里。房间没有窗户,6平米左右吧,两个人上下铺。压抑地根本伸不直腰。住在城西,John在城东上班。他6点就得起床,飞奔着去乘地铁。太辛苦了。
2015年8月22日,我拖着一个街边促销的廉价行李箱,跨越了1800多公里,愁云惨雾地站在了公司办公室门口。第一次来北京,夜幕降临,北京城流光溢彩,没有一盏灯为我而亮。我没地睡,同事小凯收留我去他家借宿。我问了一下房租,一个月2900。我摸了摸包,全身只有3000元,当时我就想回成都了。
我算是上海的本地人吧,住在郊区,我依然记得我小时候和几个邻家的玩伴去附近的河里游泳、挖红蚯蚓、到田间的水渠里钓小龙虾、爬树掏鸟窝最后让马蜂蛰了个大包、偷家里的红薯自己出去烤,快日落的时候爷爷蹬着自行车从镇上回来,车头上挂着两瓶玻璃瓶的柠檬汽水,也没啥特殊的。
我生在北京,算是京三代,经过三代人,在北京攒下了些许家业,有几套房子,可以不用为房子着急,不用为经济发愁。我现在的生活算挺幸福的。我住着父母给的房,自己也又买了房子,娶了媳妇,一年挣个四十多万,不用还房贷,没有经济负担,因此这些钱足够我们享受生活。
14年到北京来读研,到现在毕业刚工作了不到三个月,一份公关传媒类型的工作,饿不死而已。男朋友还没影儿呢,每天挤地铁,盘算怎么把自己往社会主义五好青年的方向发展,但大多数时候结局都会简化成在床上躺尸,左手右手换着慢动作的玩手机。
北京是一座很文艺的城市,前年的秋天,我和朋友跑到钓鱼台门口看银杏,遇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扛着三脚架,那一刻,清楚的知道,“文艺”在这里不只是一个用来武装自己的词汇,它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