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那年家里穷的只能靠爷爷当保安的工资来维系生活,一个月800块。一家子只有我和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每天的早餐两个人加起来不到四块钱。周末回家爷爷奶奶总是把钱剩下让我吃肉,饭桌上的肉他们俩从来不夹,城市里的生活成本高,家里只能靠一些储蓄和微薄的工资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当时让我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的是一个中午,爷爷坐在小区门口,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两块五让我买个面包吃。那个大热天,他告诉我他还能再当几年保安。当时念的是一个中专,不想就这样了。所以只能努力读书,然后考个大学,目前家境早已经极大的改变,做了许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长大之后没有最穷的时候,我最穷的时候应该是小的时候,那时候家里比较穷。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是山区的,那个时候可以说我们的经济来源就是靠种地,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每次在下午放学之后总是会帮妈妈挑田螺,把田螺的肉给挑出来,因为我们那里有养貂的,貂吃这种田螺肉。只挑到晚上八九点,基本上能够挑二百斤左右,一斤两毛,差不多挣20元,可以说我的童年基本上就是在这种生活中度过的,这种生活给我的印象就是穷。
吃泡面,自己学着做饭。开始吃食堂的饭。开始学着讲价钱,尽可能低价的买东西,买衣服开始犹豫,学会笑着和家人说钱够花。自己一个人漂泊的苦,怎么可能让关心你的人知道。100块钱以前花两天,现在一百块钱花10天都够。就是因为没钱。物质上贫穷,精神上富足!
大学的时候和我女朋友是异地恋,每个学期我都要跨越一千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去她的城市陪她。那时候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为了省钱,我买最便宜的机票早上七点多出发的,没钱住宾馆舍不得打的只能坐公交提前一个晚上到机场呆着,睡在机场的长椅上。
初一每天放学冲去农贸市场,捡地上卖菜人扔掉的菜叶子,装满一蛇皮袋子,费力地抗起来捆在自行车后座上,和奶奶歪歪扭扭地推回去,喂猪和人。挑出稍微好一点的,就可以炒一顿菜,省下买菜钱。
那个时候老爸下岗,老妈没工作,我和老弟还要读书。觉得家里突然变得特别穷。桌子上见到的蛋白质是五毛钱一碗的蚕蛹。我一直觉得红烧肉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现在光肥肉我都能吃掉一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