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任务就摆在眼前,已经看得见上司催赶的嘴脸;明明只要轻轻抬手拨个电话、鼠标一点发封邮件,“再等等,就一下下”的心情依然支配了所有的行动。于是,天亮了又黑,“死期”将近,在渐渐沮丧的心情中,潜能的“小宇宙”却逼近爆发的边缘——一名拖延症患者诞生了。
不愿意采取有效行动改变他人或改变自身。分解来说,这种恐惧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不自信;第二种是能力欠缺。而无论是哪一种,最终的结果就是恐惧暴露出自己的不足。
不愿意采取有效行动改变他人或改变自身。分解来说,这种恐惧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不自信;第二种是能力欠缺。而无论是哪一种,最终的结果就是恐惧暴露出自己的不足。
职场上所谓的拖延症,本质是对自身能力欠缺的担忧,我们摒弃心理学的技巧,其实最简单、最实质的改进办法就是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素质,用实力建立自信心。
可以简单的看出,对于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让我们采取了一种低级的心理防御模式,叫做不作为,即拖延。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
“拖延症”肯定不是一个学理上的词汇,它有内在的心理本质。职场上的“拖延症”可能背后的症结就是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