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这么说的,亲戚不是你可以选择的,但朋友是。相应的,亲戚这个数量算起来也是非常庞大的,往前数三代往后数三代,主要是稍微能搭上一点关系的,什么大姑家的表姐的女儿的,什么姨妈家的孩子的姑姑的老公,这些统统可以称为亲戚了。那么这么多亲戚,出现一个甚至几个奇葩也不足为奇了,毕竟基数大。朋友则不同,和则交往不和则散,所以数量上看来,真正的至交不会太多。
这是由于社会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交往发生变化,亲戚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就少来往了。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多的是与朋友接触交往,与亲戚较少交往。亲戚只是在过年过节中偶尔来往一下,平时较少来往。这也与平时工作学习生活有关,平时各自较忙,也没必要常联系,有些亲戚甚至借钱或有事相求,才来拜访,平时极少来,这些亲戚就更不愿来往了。
朋友一般在一起聊得来。因为在一起学习、工作,或者同住一间寝室,或者打开手机、电脑就能“见面”。有共同的话题,聊得到一块。朋友聚多分少。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朋友之间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亲戚,甚至比家人还多。所以感情深于亲戚。朋友礼常往来多。这个是不争的事实,小张家乔迁、小李家生子、老王家娶媳、老刘升职等等,一来二往,愈来愈亲近。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茫茫人海中,两个陌生人成为朋友,是一种缘份。朋友之间因为认可对方的人品,有着相同的品位、相近的价值观,所以会有共同的话题,聊得到一块,玩得到一起。朋友在对方有需要的时候往往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彼此之间来往的多了,就显得亲近了,这就是俗话说的“远亲不如近邻”。
亲戚关系是家庭性质的,涉及到家中每一个人,来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有时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家庭间的矛盾。也许将本来的小事发酵成裙带雪球,惹出一连串麻烦,而又不能置之不理,剪不断理还乱,处理起来劳心费神。朋友就相对简单很多,合则聚,不合则散,如果把亲戚比成面与面的接触,朋友则是点对点的触碰。
无论节假日还是过年期间,只要一提起和亲戚吃饭,我就很头疼并非常不愿意参加。但是,只要是我朋友的聚会,却会让我莫名兴奋。比起和三姑六婆、七叔八公、表妹堂哥在一起,我更愿意和朋友相处。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朋友一般大多数是自己的同窗、同事、室友、网友等等,互相来往得多,走得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