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双脚迈进高三的门槛时,我猛然发现曾经那么遥遥无期、让人充满期待与惧怕的高考,如泰山压顶一样向我迎面扑来,除了慌乱和不自信,我的心里面对它几乎是麻木的,第一次高三调考结束后,望着成绩表那个毫无生气的数字“15”——我的成绩排名,我的心里充满了悲哀和无尽的寒冷,我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大道理,可那时的我却愚蠢地认为:我的“少壮”年代早已逝去了,我已无法去追悔,只能落得个“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刚好,身边有个朋友也是复读了两年。先说说她。她是成绩不太好,然后选择复读,而且是两年,具体什么想法没问,也不好太深入去了解。然后上了一个本科,现在又打算继续考研,起码还是有目标有追求了。要说什么体验,还真不好说,可能会不好意思,难以言说。每个人不一样,自尊心强的人这个起码不光彩。
复读想要成功,不是打一针鸡血,喝一碗鸡汤,光靠努力就能成的,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你没有考好,这就是给你再努力一次的机会,去更好的平台,地利:选一个好环境,这很重要。人和:你得努力,会总结,科学的复习。
回忆起来,两年的复读,倒是没有什么痛苦的回忆。脑中的画面,就只有和同学拿着水壶往返开水间打开水,在闷热的教室里吱呀吱呀的风扇声和沙沙沙的书写声。那段回忆,只有充实,没有痛苦。不知道是不是选择性遗忘痛。
这个体验可能会不是很好,因为你可能会因为高考失利而导致复读一年,但是你如果复读两年的话,你承受的压力会特别的大,并且你会遭受到很多的歧视别人会对你投过来异样的眼光。
特别的恐怖,每一天都特别的紧绷,在考场上特别的紧张,特别怕,自己又没考好,已经复读两年了,不能再复读了,而且亲戚朋友都会说我。压力特别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