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城市,来了几十年还是这种感觉,同学虽然大部分在深圳,平时却因为各自行业领域不同,也甚少来往。形成不了那种其他老城如果是呆的时间久了,周围会有一个固定的小时候一起长大的,一起读书的,同一街坊邻居得那种时间沉淀下来的朋友圈。可能是和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有关。大部分是移民,本地人极少,缺乏内地城市的人情味。周围的朋友很容易变换,流失,或者是因为换工作了,或者是因为背景,环境变了,造成价值观不同而自然疏远。这座城市,找金钱,物质相对容易,找感情,人情,爱情,比较奢侈。
我觉得深圳缺少的是大学,尤其是那种一流的大学。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在人才制造的源头输给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对于一般人来说,毕业之后的选择就是家乡省份和大学就读地。这应该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比例。这是个人感觉,没有数据支撑的。无论你是否觉得读书有用,大学一定是输出社会中层精英和白领阶层文化人最多的地方。并且当这些人占据城市的比例越高,通常这个城市对教育,对文化也就越重视。因为有需求。而一个城市越是缺少文化人,城市也就越推崇草莽精神。
深圳去海外很方便,但去国内其他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则相对麻烦一些。本人老家河北南部,刚到深圳的时候没有高铁,回家得先到广州然后再坐T车18个小时。做过一次后再也不坐了,改坐飞机,但也得先去广州,麻烦死。后来通了高铁才算好了些,8个小时深圳北直达。最近一两年又开通了直飞航班,2个半小时直达。总的来说这些年随着高铁和支线航线越来越多,深圳国内出行的方便度已经改善很多了。但相比北上广,还是差了很多。
在深圳也呆过五六年,最大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常冷漠。第一次出门面试,走在公园旁边的马路上,准备向对面的大婶问路,可惜在我们之间还有半米的距离时、在我刚把求助的目光望向她时,她就仓皇地远远绕过我而去,当时心里真不是滋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可以说非常之低,有时候坐在公交车上,感到拥挤的车厢交汇着一个又一个警惕的眼神。
隔壁夸我大深圳,不能自满,反省一下。缺点之一就是交通规划有些混乱:比如新机场建成好久才有地铁直通,比如购物公园作为中转大站又高又长的楼梯,居然没有电梯!这是新世纪设计出来的吗!又想起一个,自从有了共享单车,晚上都没法在人行道上散步了,走几步后头就有自行车按铃,还骑得挺快。
对于外地户籍的学生,在中考录取上,分数线却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简单来说,对于深圳户籍的学生,很普通也可以考上公办高中,对于非深圳户籍的学生,成绩要比较优秀才能够读公办高中,因为非深户的分数线普遍要比深户高四十分左右,有的甚至高六七十分,而总分仅有46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