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浙江台州的,大家都说浙江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是原因,其实是很大的误解。浙江最出名的商人群体其实是山区特征的地方出来的,当然有名不代表一定做的很大只是群体很大的意思,比如温州台州,这些地方的人靠山靠海基本实现不了很富裕的生活,因为产出有限,而且我们这里普遍喜欢生养孩子,孩子一多更不行,需要赚更多的钱。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不多打几分工赚钱呢?我们这里的人天生的氛围不是去打工的思想,大家都是宁可做小老板亏死也不打工不死不活,因为生意这里亏了下次可以赚回来,这行不行换一行继续干。还有一个就是生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一个地区有人干起来了,其他人会跟上,形成特定的产业格局,那带动效应或者规模专业化效应明显优势其他地区。这三个原因也同意试用于商人多的其他地区,比如福建广东。
作为浙江人,我认为这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历史上江浙一带战乱相对少,相对富裕。现实是浙江除浙东北方向是平原,其它地区都是以山地为主,通俗地讲就是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缺乏,生活所逼慢慢形成勤劳、刻苦、耐劳、开放的性格。另外就是浙江地方政府也开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有很多中央政策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下面人民群众很多创新事物不是全都加以限制,适当放松,引导,环境宽松,形成了现在浙江大地的富裕天下⋯
1.勤劳肯干
农村家庭作坊(或称工厂)多,有钱的是老板,没钱的就地打工,远比农业生产收益高。城镇只要肯吃苦,开个小店也能混个温饱。
2.异地经商
当地混得不好就出去做生意,很多壕反到混得更好,最差的也应该能吃饱饭。有个怪异现象,浙江壕极少土生土长的(黑社会除外,现在没被抓的大多也洗白了),即使土生土长也大多在外地掘金后返乡的。
3.诚信团结
江浙一带人诚信度在全国排名应该靠前,在省外讨生活能互帮互助,社群团结。
4.人人想做大
稍有积累就想着怎么能去做老板,那怕是小老板,或者是做不完全老板(股东)。小老板人家叫你个"总"就眉开眼笑(名片上不都是XX总经理吗)。
做为浙江人,我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勤劳,在我们当地即便老太婆老爷爷都是自力更生的,有地的种点菜卖没地的也要去批发一点当成自己种的卖,或许这些老人的儿子女儿可能是大老板,可没人愿意要儿子女儿的钱,都是自己住老房子自己赚钱,还不舍得花,那些大厂小厂的老板老板娘也都自己下手干活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面子,一个村里只要有一户干这个赚钱了,没几年家家户户都会干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在浙江经常是整个村都做这个,别人家有什么我也要有,只有努力的去做
经过历史积淀,江浙人养成了重商轻农的传统。他们乐于经商,善于经商,而且目光远大,常常从一些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之处去赚别人包中的钱。他们办实业,重视教育,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江浙地区成为近代、现代、当代中国最富裕的区域。宁波商帮对中国工商业的振兴功不可没;荣氏家族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贡献很大;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标志。
很早之前和浙江苍南人讨论个问题,浙江人对教育子女有一个观念,小孩读书到十三四岁时如果大人看不到孩子在读书上有希望成才的可能性,及时把孩子托亲友带岀去闯社会了。这就奠定了小孩子对社会本质真实的观念。比起北方人累死也要土里刨食的观念不是一个层次上的观念问题。所以南方人比较富裕是一个勇为人先的观念意识形态所决定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