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冰雹是怎样产生的,就知道为什么冰雹发生在夏季。冰雹是一种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这种云也叫冰雹云)中降落下来的冰块或冰疙瘩,人们通常称它为“雹子”。只有夏季才会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这是产生冰雹的不可缺少的气象条件。作为一种固态降水,冰雹是在强对流天气下形成的。这种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某地前期气温较高,后期高空有冷空气经过时,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即造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空气中已有的冰核等冰雹的“胚胎”在多次上升和下降中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大,当上升气流再也支托不住时,它便一落千丈,降至地面。夏天气温较高,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所以,冰雹一般在夏天出现。我市此次降雹,即是一个来自东北地区的冷空气旋涡向南移动经过本地时形成的,前几天我市气温一直较高,高空忽遇较强的冷空气,这便形成了强对流天气状态,从而造成了这次降雹过程。
冰雹是从天而降的冰粒、冰块,其粒径一般为5-10毫米,冰雹属对流性天气的产物,形成于厚实强盛的积雨云中,气象上称深厚的层结不隐定。强对流天气时,积雨云中的小水珠逐渐增大其重量,在降落过程中遇到上升气流,使小雨滴重新回升到云层的上部,并经常发生反复升降,在这个过程中雨滴不断吸收云中水分,越变越大,如果在0℃以下,小水滴就会结成小冰晶,冰晶继续吸附水分,体积渐渐增大而降落。降落过程中遇到上升气流,小冰晶又被送上了0℃以下的高空云层,于是在那里小冰晶继续吸水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再次降落,接着又随上升气流上升……多次反复后冰晶变成了较大冰块。通常,在发展厚实的积雨云中都可能产生相对较大的冰粒。但不一定能够降落到地面上成为冰雹,只有那些冰粒在高空云层中随气流反复升降,不断增长到足够大的颗粒时,才会从空中降落成雹。
冰雹和雷雨同出一家,它们都来自积雨云,中是产生冰雹的积雨云升降气流特别强烈,这种积雨云又称为冰雹云。 积雨云是空气很不稳定的产物。而空气强烈不稳定,在阳光强烈的暖湿季节最容易发生,那时空气中含的水汽很多,而且低层大气又易被太阳晒热的地面烤热,形成下热上冷的很不稳定的空气柱,发生强烈对流,并发展为能产生冰雹的积雨云。积雨云中的上升气流很强,足以支持云中增大的冰雹块,使云中冰雹随着气流的升降,不断与沿途的雪花、小水滴等合并,形成具有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冰块,当增大到一定程度,上升的气流无法支持时,就降落到地面上来。由于冰雹云云顶可伸展到距地面10千米以上,所以即使在夏季,空中也有足够厚的低于冰点的低温区可以孕育冰雹块。
作为一种固态降水,冰雹是在强对流天气下形成的。这种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某地前期气温较高,后期高空有冷空气经过时,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即造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空气中已有的冰核等冰雹的“胚胎”在多次上升和下降中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大,当上升气流再也支托不住时,它便一落千丈,降至地面。夏天气温较高,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所以,冰雹一般在夏天出现。我市此次降雹,即是一个来自东北地区的冷空气旋涡向南移动经过本地时形成的,前几天我市气温一直较高,高空忽遇较强的冷空气,这便形成了强对流天气状态,从而造成了这次降雹过程。
因为天暖的时候,云朵会比较潮湿,假如积雨云特别厚实,云层的上部处于很高的大气层空间,那里的温度就会很低,小水珠被上升气流送到云层的上部的低温区,就会被冻结成微小的冰粒。即使在下降过程中受到低空的夏季高温影响,有所融化,但当再次被气流送上高空后重新冻结。这样随气流反复上下,只要0℃以下的高空低温云层具有足够的厚度,冰粒稍被融化就又被冻结。由于融化慢冻结快,冰粒在反复升降的过程中还不断吸收云中的水分,结果冰粒越冻越大,直到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它时,才坠落地面成冰雹。
要弄明白这一个道理,就得先知道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原来冰雹和雷雨同出一家,它们都来自积雨云,只是产生冰雹的积雨云升降气流特别强烈,这种积雨云又称为冰雹云。而这种产生冰雹的冰雹云大多出现在暖季,很少出现在冷季。积雨云是空气强烈对流所造成的,它是空气很不稳定的产物。而空气强烈不稳定,在阳光强烈的暖湿季节最容易发生,那时空气中含的水汽很多,而且低层大气又易被太阳晒热的地面所烤热,形成下热上冷的很不稳定的空气柱,发生强烈对流,并发展为能产生冰雹的积雨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