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我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是祖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中国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见证者。凡从饥饿中走出来的一代人,对深圳的感情如同在茫茫大漠中见到的一汪清泉,霎时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无限信心。当年建设深圳时为什么会出现三天一层楼,为什么会打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条幅,那就是建设者们对祖国充满了期待,期待从今往后,再也不饿肚子,再也不让孩子失学,再也不住茅屋,再也不失尊严。深圳速度就是在人们这种浑身充满力量的期待中一天天变了大样。
雄安新区是重中之重,未来肯定是不可限量的,但就目前来看,短期内还不足以称之为大城市,只要有耐心,时间够,雄安或许会超过深圳,政策决定发展。未来的一线城市。
计划单列市的话,北方有青岛和大连,这两座城市有很多共同点,都是美丽的北方海滨城市,也都是经济强市。青岛的开发程度已经很高了不得不说,老城区的改造是老大难问题,产业转型升级也很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好在青岛底子很厚,城区很大,未来可期。
去过很多地方,每次都是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哪座城市。影响较深的是一座不是很大的城市,但是文化底蕴很深。城市干净整洁,很多景区都不用买门票,寺院很多、游客也多,但是里边很安静。在里边走走有种隔世的感受,那种感受不是每个景区都会有的!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能有这样的地方去静静心,蛮好的。
西安和郑州,西安作为西北中心,有国家大力扶持,虽然经济数据一直不那么争气,但是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且是一带一路关键节点,西安的未来,只会更强,也会吸引更多的人。郑州作为超级人口大省的省会,中原第一铁路枢纽,近些年的数据非常好看,有蒸蒸日上的感觉,城市建设虽然缺乏特色,但现代化搞得不错。
哈尔滨地处北国偏北,是对俄合作的桥头堡,是一座十分独特且有魅力的二线城市,但还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以及俄罗斯远东的客观情况,哈尔滨的上限,如果东北经济回暖,经过一定的累积,成为一座中等新一线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在全国十几到二十,已经是理想状态了,不过这个并不难实现。
长春作为汽车城和曾经的电影城,虽然一直在转型,但是其在东北三省会中位置最尴尬,北有哈尔滨对俄合作,南有沈阳东北大区绝对中心,夹在中间,啥都能沾到,啥都吃不饱,但是长春独特的城市规划和特殊的文化底蕴建筑风格,可以作为一座特色省会而存在,将来应该是一座排名靠前的二线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