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传统里,以勇者荣,帮扶亲友者荣,好客者荣,讲究仪式排场,存在大量铺张浪费,破坏性支出的现象。客人来家里,即便只有一只鸡,也要把这只鸡宰来招待,这种习俗不利于资本积累。这在49年前影响不大,那时候凉山彝族与主流社会的差距也不大,大家都造现代化机械造不了,只有些手工、轻工。但49年后,尤其80年代后,讲究市场资本,这个习惯的负面能量就大幅扩张,形不成原始积累,陷入恶性循环。但目前随着商品经济的渗透,人们的观念正在改变。
因为前几年在工地上包工程,用的工人大多数都是彝族的,与他们接触比较多,闲来也一起喝酒,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多少有些了解。他们很能喝酒,我指的不光是酒量。例如某一个人从家刚来或是准备返乡,他们一帮人就开启狂饮模式了。这个搬一箱那个搬一箱,一个不落,基本上喝到天亮为止,下酒菜都不需要的。你告诉他明天干活?没问题!喝完我们更有劲!你问喝完会不会撒酒疯?当然会,但是极少!至少我遇到的极少。有那么一两个一喝就傻的,基本上都被我弃用了。
彝族这帮人都挺能吃苦。浇混凝土是工地上最累最重的活了,往往会连续工作三四十个小时,他们很能坚持,也或许是没有办法吧。由于我找的都是年轻人居多,他们能吃苦也很能花钱。每次干活之前都要去小卖部扫荡一下,如果晚上加班那就更不用说了。彝族的过年和汉族不一样,一般是在阳历11月份到12月份。至于具体日期每个村甚至又不一样,因为日期是由村里年长的“长老”(暂且这么称呼吧)推算而确定下来的。
就在昨天11月17号。我隔壁的同学(我们专业)跟他同宿舍的彝族同学(其他专业)发生了矛盾。彝族同学拉扯了他几下(确实不算殴打)。随后被我们拉开。然后明说他要弄死我的同学,说不怕事情闹大,即使是杀人,也无非是回去蹲两年就出来。另一个彝族同学(跟我们学校的彝族同学是亲戚,发生矛盾的主角)已经打电话,张罗同在一个城市的彝族同胞们来我们学校“跟我的同学讲道理”。
本人是硬座车厢的乘务员,刚工作不过三个月,刚分到这个车队的时候,我的内心真的是拒绝的,先不说K165是西安局最远的车不说,彝族人民的可怕我也是有所耳闻。既来之则安之,我抱着这样年轻又天真的想法开始了工作。仅仅一趟,我就觉得身体被掏空。在车厢里,彝族同胞会分散在各个角落,喝酒吃肉吃泡面,垃圾扔一地,你说话他们也不听,我行我素,自由潇洒。
彝族,不讲道理,不通人性,三国时政府谓之南蛮啰啰,现彝族自治州的汉人谓之嘎哩那一族;生活习性: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结婚、死亡),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彝族见酒,打死都不走),坐下吃喝,起来玩耍,好娱恶劳,偷奸耍滑,好色之徒,贼眉鼠眼,偷鸡摸狗,....
是在地球生存过的5千多种族群中最原始人类没进化过的种群,不属智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