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史书上记载,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齐桓公的治国思维在于:当伯乐得到足够的重视,千里马自然就蜂拥而至。因此,管仲辅佐齐桓公最大的原因应该是齐桓公重用他,信任他,视他为人才。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自觉手下非常缺乏人才,因此让大臣们推荐人才。
齐桓公的铁杆心腹鲍叔牙,作为管仲的好朋友,非常了解管仲的才华,强烈推荐管仲给齐桓公。
首先是鲍叔牙推荐管仲,然后齐桓公用要把管仲带回来在群臣面前赐死的理由向鲁国求回管仲,管仲这才得以回到齐国,然后管仲和鲍叔牙是至交,而且齐桓公等他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亲自到城外迎接他,如此惜才,齐桓公才得到管仲的辅佐。
鲍叔牙推荐的。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各为其主。最后是鲍叔牙辅佐的姜小白胜利,鲍叔牙就推荐了管仲。
齐桓公本来是要用鲍叔牙为相的,但是鲍叔牙给他推荐了管仲,那时候管仲人在鲁国,鲁国的施伯知道管仲是有才之人, 想杀掉管仲,齐桓公救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