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一个小男孩非常的淘气,抢东西、打人。他来自单亲家庭,和妈妈姥姥一起过。平时都是姥姥一个人管孩子,妈妈跑业务,经常出差。有一次,姥姥发朋友圈,放了一张孩子在家盯着电脑打游戏的场景,夸赞孩子在家很乖。
很多的“熊孩子”是因为家长的过度纵容。其实每个家长都希望拥有的是个“好孩子”,他们认为管严了是不爱,于是他们在他们过往的经验和意识里,放弃了他们不认同的严厉的打骂管教方式,而走向了另一端:纵容与溺爱。
婴儿从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他们的言行举止、品行修养全靠身边的家长引导教育影响。如果家长本身就是一个素养缺失,漠视法纪的人,同时孩子又长期只跟着他成长,要养育出一个熊孩子根本就不用一群,一个都已足够。
熊孩子不是一天就能荼毒出来的,乖孩子也不是一天能培养出来的。还是希望做家长的,能与时并进好好学习,既规范自己也身教孩子。毕竟,孩子才是我们和社会的希望。
在一些公共场所大吼大叫的熊孩子,他们背后也会有蛮不讲理的熊家长,对身边同学蛮不讲理甚至拳脚相加的熊孩子,背后也一定会有一位在家里对他拳打脚踢的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路人,父母的言行举止深深的影响孩子行为。家长的过份溺爱,独断独行只能养成一个让人讨厌的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