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时代,家里唯一会主动给我买的是麻辣牛肉末,父母怀抱着“每天吃一点辣慢慢也就习惯了”的痴心妄想……自然,是失败了。读书以后,十分关心我身心健康的好朋友主动要求每天请客一串烧烤,唯一条件是,必须放辣,妄图“每天吃一点辣慢慢也就习惯了”的同化我,自然,也失败了。我曾经有一次和思想传统的父亲争执起来,原因是父亲感叹了一句“不知道粤菜馆开在四川有谁会去吃”。我觉得我的人权都被这句话侵犯了,当即反驳“你是要剥夺我百分之五十的逛街乐趣么?”
小时候你的成长感受基本上跟丑小鸭是一样一样的。因为你不一样,跟邻居们不一样,跟亲戚们不一样,连和亲生父母也不一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美味,对你而言却是穿肠烂腑的毒药。包括麻辣香肠、老妈兔头以及泡椒鸡爪在内的大自然的馈赠都不会出现在你的可选食谱中。这会让只能吃番茄炒鸡蛋的你怀疑自己好像并没有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之前有一个很火的段子:四川人对一个人失望透顶会说什么,行了,那就吃鸳鸯锅嘛。那一天至少有10个人的朋友圈提到了我。
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不能吃辣,真的意味和很多美食无缘,吃东西也不会很爽快。
高中时要上晚自习,没办法回家吃晚饭,你们一定想象不到我曾经好几次根本没办法吃食堂的食物,只能忧桑的拿了几坨西瓜。后来我成了唯一一个带便当去学校吃饭的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娃儿,人生前18年一点辣都不会沾。吃火锅专吃白锅;二姐兔丁等名小吃必须在清水里涮过至少两次才吃,这也是为啥子我从来不吃钟水饺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