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于儿童职业体验馆,让孩子在玩的时候,了解各行各业,还能锻炼各种能力,这对家长们吸引力很大。不过,概念是否能落实,却是问题的关键。我们也是,而要了解各种职业的内涵,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平时多看书读报,多社会实践,多旅游体验,多结交朋友,多观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各方资讯,对社会有一个尽量真实的体验。
在博物馆工作的我,不是讲解工作,是在其中的某一部门,日常就是看书、逗猫;因为8月末有一个展览要开放,所以也会检查展览词、核对文物信息。我们对待故宫的这些小动物都很好,买各种猫粮、肉肉什么的喂它们,平时侍弄侍弄花草、早上8点上班前打打拳、悠闲安逸故宫的猫是最神奇的所在。
对于在书店工作的我来说,偷书贼往往在晚上到来。值夜是很痛苦的事。我就抓到过一只偷书吃的猫。有些书很傲娇,如果经常没有人打开读,就会生气地离店出走。或者藏在角落里独自垂怜。作为书店店员,我需要找到这些书,安慰它们,有时还需要打开几本,看上几段。然后帮它们的封面擦拭一新。
三年间在某博物馆担任讲解员,并参与了其他部门的实习工作。博物馆前区和后区的工作差别很大,前区主要负责接待宣传等工作,与游客打交道居多。后区则是由陈列,保管等部门,这是另外一个体系了。但一个博物馆的运转是依靠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的,每个部门的工作都会影响到整个博物馆。
我一直觉得在书店工作,其实和在服装店卖卖衣服什么的,没多少本质上的区别,大家都是零售服务业,只是卖的东西不一样罢了,同样会有刁钻无理的顾客,同样也会有各种委屈和无奈。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想要去书店工作的人,多多少少都带着些情怀吧。
我是在书店工作,体验就是别看我的工作本身是需要看很多资料很多书的(而且也是我喜欢看的那种),但是实际不可能真的那么安逸的在那里喝茶看书,看书要有指向性,不是瞎看,一篇文章可能要找好几本书很多资料,有的书太老了碰一下都掉皮儿,得挨个扫描了看电子版慢慢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