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上学比赚钱简单多了。学习的效果是可以检验的。上学最痛苦也就是考试吧,只要努力,就有分数上的进步,努力一个月可以用月考检验,努力半学期可以用期中考检验。但做生意很少有这种确定感,你努力十年,都有可能混不出名堂,甚至于努力着努力着,就药丸了,比如某做手机的小公司。学习的影响因素也是可以控制的。心思都花在学习上,不玩游戏,不看小说,不谈恋爱,不混社会等等的学生,智商正常,成绩都不会差。但一家努力做产品的公司有时候却因为动了别人的蛋糕而被搞,比如某做无人机的深圳公司。学习的缺陷也是可以知道的。考完试,一看各科分数,立马知道自己哪里不行,花点力气把短板补上就行。但一个产品的缺陷,在投入市场之前,你是完全无法知道的,比如微软的vista,在用户装上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这玩意会卡得让人蛋疼。学习的环境是稳定的。未成年人上学,你只要考虑学习,其他的事情可以一概不管,不会突然失学。但公司会突然裁员,突然倒闭,比如某年的华尔街,百年老店都可以破产。上学这个低难度副本都刷不出来,哪来的勇气去刷更高难度的社会副本?
如今很多人在说,谁谁谁当初没好好上学如今照样挣大钱,而好多用功读书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那些没好好学习的人混得好。并且因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很多人得出"低学历是否比高学历更加会赚钱!对于高学历者,普通人既会关注成功的人,也会关注那些没成功的人,并且高学历却落魄的人尤其受关注,容易被当做新闻报道;而对于低学历者,普通人往往只关注成功者,忽视了广大学历低又没成功的人。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些"沉默的数据",才产生这种结论。这典型的现象叫做幸存者偏差,能赚更多钱的成功者首先是幸存者,然后是成功者。其实,身边的这些卖猪卖鸭赚大钱的低学历者都是个例,只是因为这个社会环境好了,个例的数量就有点多了而已。实际上,我们的收入分布还是呈现正态分布的。只是这几年猪的存量突然减少了而已,社会一切都没改变。
学历和金钱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它和你的人生息息相关。决定你挣钱多少,仕途如何的,从来不能单单凭学历就能决定。影响的因素太多了,家境、运气、为人处事、甚至颜值。都可以影响到你今后挣钱多少。可能有人生下来就是个富二代,直接进老爸的公司实习,以后继承老爸的股份,轻轻松松就获得了你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的一个金钱高度。也有可能人颜值特别高,或者特别会办事,再或者运气就是特别好,反正有很多因素造就了他可能学历不高但挣钱不少的结果。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为了挣钱,虽然现在拿高学历好像就是为了拿高工资一样,但是要知道,一个人他所接受的教育多少,他的眼见、思想都是不一样的。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都低,稍稍胆子大的,脑子活的人都赚了不少钱,这个是大背景。你的亲属就是这个时代的收益人。但是大浪淘沙,多少身价上亿的人倒下了,海潮退去,留下的往往不是脑子最聪明的,留下的基本都是能审时度势,正确判断,能在大量经济信息中做有效决策的人。这个优势,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为什么说富不过三代?教育跟不上,没有驾驭财富的能力。最后说一句,在这个大学生满地跑的年代,没有背景没有高等教育的孩子想出头,一步一层天。我认识的高中高职毕业的朋友,一个月一千七百块,米线都只敢吃6块的。
这个事情我是这么理解的,人群中精英的比例是一定的,过去教育资源比较紧缺,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不够覆盖整个精英群体,导致很大一部分精英未能享受到高等教育,然而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在各行各业成为佼佼者。然现在高等教育已经已经普及并且有过剩的趋势,很多本来人群中的平庸者也能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很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本就是庸庸碌碌的普通人,虽受了高等教育也并不能成为人群中的精英。知识能改变命运吗?能!知识不能一定让你成为成功者,但是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没知识也不是一定不会成为成功者,只是比有知识的人可能性更低。
所谓的“看到太多低学历的人无限碾压高学历的现实”,其实是一种社会和媒体共同营造出来的感觉偏差,并没有客观的数据支撑。可以看看一份科学数据,整体来说越高学历其实是赚得更多的。大家总是听到“谁谁谁小学毕业就白手起家赚了800万开了公司,研究生毕业就失业”之类的新闻,那是因为稀有,才会成为新闻啊!证明了学历低但赚得多的人其实占了少数,所以一旦有个例出现就会被媒体炒作,被社会热议。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成为低学历但赚大钱里面最幸运的一个,现实是更多低学历的人因为没有学历作为敲门砖,失去了更多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