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高二,从小学到现在做学生那么多年,一直没改掉的毛病就是粗心(姑且这么认为吧)。而且越是到大考的关键时刻,就越容易犯这类低级错误,包括看错题算错数不一而足应有尽有。我觉得粗心的根源就在于我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小学时候的我,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被其他信息干扰后,就会出现错题、漏题现象,长时间发展就变成了粗心的习惯。
记得母亲讲过,工作在银行的小姨,每天加班到很晚,就因同事粗心大意,平不了每日帐目,大家跟着一起加班!粗心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坏习惯,从本质来说,粗心也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如,孩子考试粗心出错,一方面是由于课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觉得会了就不听了,错过了关键点,课后又缺乏训练,错了也不反思,这样养成的坏习惯!
粗心,如果思考一下大脑活动的话,就是有些关键点没有提炼出来。比如说本该考虑什么,却没有想到要去考虑这个点,本该要注意到,但其实没有想到要注意到。是因为你大脑不够兴奋。或者说大脑对你做题遇到的某些错误点,不够兴奋。其实你平时做题的时候应该是感觉比较麻木的,是一种有点疲劳的状态。
依照我个人的经验,我高度集中注意力于某个细节(某个步骤),把这个细节想清楚、做好,就不会出现粗心的问题。在做题或考试过程中,往往我注意力高度集中,正确率就比较高。我说的注意力集中是指很少走神,很少分心,并且大脑一直在高速运转,处理一个又一个细节,这样正确率就很高。
粗心本质上是逻辑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粗心有两种,一种是对细节和逻辑不够敏感,另一种是视而不见。更多的时候,“粗心”的人更愿意一厢情愿坚持自己相信的,甚至在出现很多逻辑冲突的时候仍能继续在错误的方向上前进。
因为你对你要做的事并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我是想你熟练到像睁眼闭眼这种感觉上那么你会做错吗?不会。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不扎实,对于这个事情,你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所以我觉得这就是粗心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