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州的,老婆外地的,但就在苏州边上,她能听懂大部分苏州话,但只会说一点点,儿子八岁一年级,从小到大在家里除了和我老婆说普通话,和我,我父母他都说苏州话,因为他要是和我说话的时候不说苏州话会被我打,我个人觉得对下一代最起码能听懂自己老家方言,要不然几十年过后,除了身份证能证明你是哪的人,其他就都没法证明了!
在内地,普通话作为”正统“的汉语教育,加上地方方言教育几乎为零的情况,某种程度上给学生输入了”普通话“和自家”方言“之间微妙的从属关系(即使在语言学上两者绝不是从属关系,因为口音是语言学下的元单位),而淡化了学生(绝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心中自家”方言“的存在感。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广普通话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不得不承认以北京话为代表,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是易懂好学的。汉字真是博大精深,虽然我们讲的话不同,但是我们可以用共同的文字交流,汉字、普通话在维持全国大一统的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南官话本来和普通话差异不大,主要是语音语调和特色的方言词句。但我总感觉近几年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很多方言词汇在慢慢的从生活中消失。小时候很多有家乡特色的方言还经常用,但现在语音语调还是四川话,用词用句反而在向普通话靠拢了。
方言的强弱既于普通话的入侵范围有关,也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关。就前者而言,越是大城市,普通话就越为普及,这不仅是因为普通话降低了沟通成本,从而不断开疆拓土,而且还因为语言统一的背后隐藏着权力的意志,大城市相对于农村,是更需要也更容易被规训的对象。
普通话用来跟各地的人交流,方言让同一个地方的人你更有亲切感,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希望国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能保护好方言。湖南,我们这可以说十里不同音,方言太多了,省会长沙说长沙话的长沙本地人也很多,但我觉得这挺好的,更有地方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