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太恶劣!冬天真的是太冷了!2017-2018沈阳冬天达到零下29度,雪下到了来年四月,每次下大雪物业和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就都得上街扫雪。是那种扫掉雪剩一层冰那种。我上个班摔倒两次,两只手臂和一边膝盖摔伤。你们说市内有暖气还好,是,没错。可你们要想想,这样的气候,许多事儿就只能干半年,比如建筑业和大型露天体育赛事和演艺活动。没有市内只有室外的餐饮到天冷就死翘翘。出门进门一系列装备手套围巾帽子一个都不能少,好不容易吭哧吭哧打个车都要拼车,天冷我也能理解,可是拼车以后就是因为别人绕了路付钱也一分都不会少。公司雇几个中年男就做个卫生出个力气活儿,一个个跟大爷似的根本不听要求自己想咋搞就咋搞恨不得坐那儿拿钱一点儿都不配合。事业单位派出所民警一个个人五人六地一听你不是本地人就拿眼睛斜你,说个话儿没前没后的根本都不打算让你听明白。出租个房子冰箱都不清理干净都长蛆了,退房的时候各种理由不退押金。男的跟女的吵架动不动就是“信不信我neng死你?” 说实话在东北很交了几个不错的朋友,也遇到过非常热心的陌生人,但论长期发展,真的不知道能干什么,因为就算你能开餐饮,东北人还是喜欢吃东北菜,对别的地方的饮食偶尔吃吃可以,但不会经常吃。
在东北坐出租,车上与司机谈到这个问题,谈东北现在老龄化严重,人口逐年减少,是什么原因。说着说着,说到了计划主育,原来印象东北挺虎的,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应当比关内不严格吧,没想得出的结论是,东北前些年的出生率要比关内还低,几乎全是一孩。当时很纳闷,后来想了想,这也与东北原来国营企业多有关,人们大都在国企上班,好管理呀。你不听话也不行,由于出生率低,人口自然就减少快了,这其实才是东北人口越来越少的主要厡因。还有一个原因,人们往往说成了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经济不景气,一些年轻人到南方工作谋生,应当说,有这方面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我觉得人口外流东北还不如关内的一些省严重呢。
我是吉林市人 户口还在 但已经离开家将近10年了 我不知道别人因为啥 反正我觉得在东北没有公平的机会给普通人 凡事能有钱赚的生意都跟国企贴边 这就需要历史关系 家族背景 如果没有 那就糊口过日子吧 我不想过下等公民的日子 有没有关系背景 就只好离开了 其实说实话环境气候都是次要的 再分能有些公平的空间 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我儿子总说自己是东北人 但没看过雪 在外面再久 哪怕已经可以生根了 还是会挂年那份乡土 所以东北最根本的就是多给百姓一些公平就业 创业的机会
东北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制造业薄弱,民营经济不发达。东北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为建国之初的国家经济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东北作为国企密集的区域,工业过度集中在重工业,比如煤铁,石油,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工业,而这些企业在发展几十年后都不同程度的要面对产能不足,技术落后,市场难以打开和竞争激烈的现实,东北的工业经济越来越不景气不仅仅表现在国企的举步维艰,东北制造业薄弱和民营经济不发达才是导致大量优质人才出走转而向京津唐和南方发达地区寻求机遇的主要原因,这些人才在东北无法找到对口的职业发挥自身的长处,这是东北经济过度单一化的必然结果,人才流失严重已成了东北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东北的大城市少,没有形成有影响力和聚集效应的都市圈。东北三省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人口1.292亿,但过千万的城市只有哈尔滨一座,在全国能排的上的大城市也仅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四座城市,除了辽宁的沈大都市圈已具规模外,黑龙江,吉林两省皆是省会独大,这两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在东北也最严重,缺少大城市,而公共资源又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其他新移民,于是许多人转而到其他大城市寻求投资置业生活,与长三角,珠三角那种城市集中化的都市圈(珠三角9城,长三角24城)不同,东北三省的大城市过分分散,无法形成连片的都市圈,因此人口聚集效应大大不如其他地区,所以人口才会不断的外流。
东北执行计划生育挺成功的,很少有家庭是两个孩子,所以也算是自食恶果,其次是物产较南方丰富,建国之后作为工业重心很难出现失业情况,物产丰富就不会像南方那样绞尽脑汁的去经商,所以商业不像南方那样发达,南方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和温州商人基本都是因为物产贫瘠被逼的,不经商就活不下去,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整改僵尸企业,物产资源不在成为南方的难题,南方都更加有发展性,所以很多年轻人选择去南方发展,所以东北人口流失较为严重,而且即使开放二胎政策,东北人也不会段时间内解放,东北人养孩子普遍精养,不会说有钱没钱都养二胎,没钱是不会生的,很难有有钱富养,没钱穷养也要二胎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