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3点起床洗臉,男的磨鐮刀,女的做飯,有时候只吃点镆,喝点水,拉住架子車,和应用的收麦工貝就出发下地割麦子去了。到地里.五百米长的地块一股气割到头。一趟又一趟的不仃割完。早上割到中午,中午开始用架子車拉,一拉就是大半天。拉到麦場,遇到旱天还好,一遇下雨,完了。自已的命搭上了一半。上垛,摊場,翻埸,打場,收場,楊场,摊晒,一道工序,从早到晚不停的干呀干呀!腰酸,腿疼,眼睁不开,这是正常现没象,连续10天多,都是这样。人们一过麦忙天就象.黑种人一样,黑臉白牙,胖孑也得瘦肉十斤二十斤。吃不好,睡不好,白天干,夜里熬。日光暴晒,等那時的夏收现在的8O,90,以后的年轻一代都不知道。
我记得小时候,八几年那会儿,因为是北方地区(内蒙),小麦是在春天清明节前种下,在7月上中旬才能成熟,那会儿没有收割机,都靠人力,为了抢种下一季种大白菜,好多农民的麦子都是一大早3、4点钟乘着有露水时拔麦子,不是用镰刀割,而是用手连根拔起来抖掉根上带的土再打成捆,很费力气的,这一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不用翻地整畦,在7月20号之前直接播种白菜,二是没有麦茬,大白菜地方便锄草管理,我们这里那会儿都是蔬菜种植户,当时小麦种植面积都不大,种麦子是为了自家口粮或轮作倒茬,最多种个2、3亩小麦,面积大了这种做法可不成,现在都机械化,,农民种地可省力多了。
我记得过麦的时候,要用水把场泼湿,然后在压平,很平很平的。我家有六亩地和别人家搭伙一块割麦子,用镰刀割完,在捆卖个子,捆完在从地里拉到场里。然后再用脱粒机脱离,特别地脏,最后再扬场,粮食晒完入仓。全是人工干的,那时候没用大型收割机,一过麦就得半月,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还放麦假哩。虽然那是过麦很累,但是乐趣多多。
为了抢收,我爸,我妈每人拉个架子车拉麦子,端午节过后,夜晚的月亮一天比一天长圆,一天比一天亮,晚上拉麦子,凉快。一车装好后去装另一车,我就跳着够装好车的车辕,一跳够到了车辕给拽了下来,随之车压下来,给我压在下面,爸妈吓坏了。现在想起来来是不帮忙,净添乱了。爸爸今年春天走了,很怀念那时!
那时我大概七八岁吧,看到大人们有说有笑的割麦子,感觉很好耍的样子,自己也就加入了割麦子大军。大人们看到我割麦子有模有样的,都一个劲的夸我。我第一次割麦子也觉得好耍,这一割就割了好一会儿呢。后来就痛苦了,手臂和腿上被划了好多红色的印子,有氧又痛难受死了。
说起过去简直是无法想像,那个年代的确是累死人,割完麦拉着车子慢慢的运回来,逢天色不好还要堆起来,等麦穗晒干找车碾压,扬场分离,好几亩地不知要流多少汗水,太阳越烈效果越好。现在全靠机戒化,要是突然回到二三十年前,我看真的就干不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