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工作狂人。从2015年开始,几乎每天都在工作,工作一部分指的是写稿、写剧本、开会、去剧组、采风、业内活动、写审读报告等,另一部分是看书、看电影、社交,总之每天都会工作超过一切其他的时间不然觉得浑身不舒服。除此之外,是吃饭睡觉健身喂猫。尽管忙成狗失去了很多玩的机会和时间,还有就是没什么时间进行潜在朋友发展的社交,朋友圈也经常是拿出一整块时间来点赞,然后再也不看。也经常和朋友抱怨,我怎么那么忙啊,但其实都是卖萌撒娇而已。我觉得这样很好,真的,好到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专门腾出时间去玩,因为从工作中获得的快乐与满足大过我专门空出时间去玩。
所有能力都是需要时间投入和实践学习的。学习是个拼命的、单纯的、直线性的、目的性极强的工作,只要认真用心专注一直向前跑就一定会有成效。可是人际交往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人际交往是需要迂回、博弈、审时度势的。人际交往不能太“专注”,太“拼命”,目的性太强。否则会把别人吓跑,引发别人的排斥和反感。这真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你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自然没有时间用来交际、娱乐、动用其他的思维方式。可是学习很重要,人际交往一样重要。学习决定生存能力,交往决定生存环境。千万别对学习太过狂热,千万别傻学,为了学习放弃社交能力,并不算件很值得的事情。
于我而言,一直上班就成了一个行尸走肉的人,成了一个机器人。长时间不放假,我就会厌恶工作,变得懈怠而没有精神,甚至会觉得人生是多么无聊,思考一些哲学问题,比如人生苦短,为什么我的时间都要花在工作上呢?我来这人世走一遭,是为了体验人生来的呀。我觉得我人生的基本动力之一就是有假放。如果没有假期,我将无法想象日子怎么过得下去。所以,我十分佩服那些长期上班而不休假的人,佩服其忍耐力。当然有的人他的工作就是他的兴趣所在,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幸福了,工作久了也不会觉得辛苦和腻歪,但是也还是需要休息和娱乐来调剂一下的。
很正常。曾经浪迹天涯腿比脑子快的我,自从大学入坑一直考某国际证后,过着每个学期都如高考冲刺一般的生活。关键我高考冲刺都还没这么猛!四年练就神功,将图书馆坐破。每天来楼层来拉闸清楼的保安没有不认识的。现在大四,同时准备出国各个考试,已经一年无休。不逛街不旅游不聚会不追剧,自己内心仍然是剧情十足。凡事因自己的心而定,你若真的热爱一件事情,投身进去便会觉得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愉悦的就是一种享受。或是自己内心丰富,不要总将自己藏匿于生活表面的平淡无趣之中。
正常啊,我大学四年学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中文系,别人觉得我很勤奋,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过节,喜气洋洋。早上一睁眼就好开心,可以去上课自习,图书馆好棒,我可以坐到天荒地老,我连吃饭都舍不得出门,选择在图书馆顶楼的咖啡屋吃简餐。上的课我好喜欢,老师推荐的书目好精彩,我都读完了,今天要讨更多的书目来看,人生好幸福。我不要睡觉,我热爱学习。考研,超有趣。喜欢看论文,但是考试不考学术前沿,所以只能上厕所吃饭等车的时候当消遣。正经时间只能拿来看教材。
我的导师,几乎天天晚上工作到十一二点,早上是整个实验室来的最早的人,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并且,风雨无阻。一开始我挺替他累的,每天这么拼干什么,不觉得生活很枯燥很无聊吗。但是后来我发现,他觉得这就是最有意思的日常生活。看到一篇很新的文献会觉得很有意思,看到实验结果觉得这样玩一玩也是可以的,应该就是这种想法,让他觉得他很快乐。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我需要隔段时间放放风,但是,最有意义的生活每个人的定义不同,自己觉得好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