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其他文化内容一样有很强的地缘效应,以汉语为例,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距离越远变化越大。对各地方言有了解的都知道,北方话整体语音变化不大,北方地区北至黑龙江南至徐州,如果都用各自方言交流的话是没有障碍的,虽然两地相距几千里地。
前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地点留下不少的韵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历史语音的资料,但比起目前的方言数量,这些韵书可以说只是沧海一粟,只能充当辅助材料。可现在却还没有人记录过各种语音变化,包括连读、小称、儿化等现象。
各地语言是用来管理流动人口和固定人口用的是人群的编码系统,历朝历代是不提倡基层用官话作为母语,你是那里人就说那里话不然任何地方都分不出本地人和外地人。所以语言分区就像电脑文件夹,对社会治理有好处!
方言不仅可以证音韵,也可以证文字和训诂。通过方言,我们可以了解汉字在不同地域的形音义变化。汉语在语音发展上有跟其他语言共同的规律,也有自己的个性,这也是依靠方言资料来论证的。
华夏由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形成了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方言等等。说起方言,因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兴盛地是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地区,可以说各地方言都是以此变化而来。
越是最难懂的语言,越接近古汉语,普通话只是五胡乱华,满蒙入侵带来的产物,让普通话成了国语!仅仅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