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留守儿童抑或是留守老人,原因不外乎都是父母想要给孩子好一点的生活,子女想要让父母安享晚年,而一致外出拼搏只求多赚点钱能让家人们过上好日子。只是有的时候,这些外出拼搏的人儿没有时间和机会跟留在家里的孩子或父母好好聊天,不小心忽略了家里的孩子/老人不单单希望物质上能变得更好,精神上的食量也需要更丰富,可是能怎么办呢。
农村经济不改善这种现象估计很难消失,以前是农村包围城市,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建设了国家,也改善了家庭,但留守儿童和老人确承受着痛苦。现在是时候城市反哺农村了,国家鼓励城里人到农村发展,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些都是在改善留守和发展农村的好事情,期待未来的农村将有个大变化。
只能说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历的一个过程。关键是如何保护,照顾好这些老人和孩子。当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国家相关法律不健全的时候,需要很多民间力量去弥补。这些都要求老人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保护。不仅仅是满足吃饭、穿衣。还有的老人没人聊天,很孤独,需要更多的关注。
在金钱意识的驱动下,全国亿万乡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涌向城市赚钱养家,这必然给农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之间老人带孩子看家,儿童也能老人做个伴儿,相互有个照应,但是可以想象老人和儿童的心里是孤独忧伤的,这好像就是他们的宿命,别无选择。
自从外出务工开始兴起之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一二线城市去打工,随之衍生的,是打工者留在家里的儿女和老人,对于他们也有了个无奈的称谓,留守儿童或是留守老人。但他们都只是想努力努力,给家庭一个更好地生活,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留守老人和儿童是社会普遍现象,将来会更加严重。现在很多北京人也一样,特别是年轻人,申请廉租房不够条件,想要公租房分不上或者杂七杂八的一点收入都算在内,结果也没有资格购买,买商品房又买不起,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可怜了孩子,辛苦了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