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膜占农业生产总成本的15%左右,因此,对已用过的农膜回收储存,可以收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的效果。现将各地农户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储存旧农膜5种方法介绍如下,供各地农户参考。
1、土存法:农膜收藏之前,应先洗净、晾干、卷好,用旧农膜包装,选取土壤干湿度适中的地方,放入80厘米深的土坑内,上面覆土30厘米厚即可。
2、水存法:将用过的农膜洗净,卷成捆或叠整齐,立即带水放入容器中,加入清凉水,淹没农膜,上面压上重物,然后用厚膜封口,在室内保存。注意存放期间不能脱水。
3、袋存法:将用过的农膜洗净卷叠起来,装入新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湿润阴凉处。注意不要放在接近热源的地方,并防止阳光照射。
4、窖存法:洗净农膜,立即带水卷叠整齐,装入清洁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入地窖即可。
5、干存法:将洗净的农膜放在干燥通风处晾干,之后用一圆木棒卷起,再将卷好的农膜放在干燥和温度适中的房内,注意不要放在高温高湿和有鼠害的地方。为防止农膜粘连,卷膜时应适度加些滑石粉。( 15031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和平街龙涤集团 丁乡 )
据专家分析,残留地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等;二是影响作物的出苗,造成作物减产。资料表明:连续种植地膜玉米15年以上的田块,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公斤,最低13.8公斤,平均每亩残膜留量15.48公斤。地膜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惊人的,一亩地土壤含残膜达3.9公斤时,将导致各种农作物减产11%-23%;三是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超薄型地膜的大量使用更加剧了对耕地土壤结构的侵害,农作物苗期易出现苗黄、苗弱甚至死亡;四是对牲畜有害,牲畜吃了带有地膜的饲料后,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五是造成化学污染。
目前大多数农民已经认识到残留地膜的危害,开始清除地膜,但处理方式方法比较简单,除了焚烧和填埋外,很少集中回收再利用。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加之地膜使用量大,污染面广,仍有大量的地膜残留在土地中,直接威胁着农业的持续发展。
从30日召开的《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贯彻实施一周年情况座谈会上获悉, 甘肃省已初步形成涵盖地膜捡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等环节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中的地膜残留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据了解,2014年,甘肃省财政安排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2000万元,各地共配套安排地膜回收利用专项经费1364万元,有效激励了全省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的积极性。目前,全省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的各类企业293家,设立的乡、村回收网点2148个,乡镇政府专兼职管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工作人员明显增加,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地膜回收利用率达75.4%,比2013年提高4.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