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榻米为日语音译,日本名为叠敷。上古时期其生活方式称之为席居制、筵席制。榻榻米起源于中国,但起源时间无可考证。迹象表明,尧舜之后皆是以席居(榻榻米)为主要生活方式。 两汉时期是席居(榻榻米)发展的巅峰。汉至唐400年间,凳子及高脚床盛行,席居逐渐在中国衰落。具体传入日韩等地的时期已不可考。随时代变迁,席居也由筵(竹制)上铺席变化成日本现今的榻榻米,由日本传承发扬。 西安皇室古墓里就有榻榻米。现代榻榻米多为蔺草编织而成,一年四季都铺在地上供人坐或卧的一种家具。主要是木制(板式与实木)结构,形象一点描述,整体上就像是一个"横躺"带门的柜子。一般家庭的榻榻米大部分被设计在房间阳台、书房或者大厅的地面。
首先,榻榻米很经济。它具有床,地毯,凳椅或沙发等多榻榻米会客厅种功能。根据预估,同样大小的房间,铺"榻榻米"的费用仅是西式布置的三至四分之一。其次是能有效利用空间。在房间小的情况下,若不摆放床、桌椅之类的家具,能节省出很大空间。这符合日本国内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长期坐柔软的沙发,会使腿,臀,腰部肌肉松弛,坐"榻榻米"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不会有肌肉松弛的担心。一位教授在报纸上发表研究成果指出,"榻榻米"散发出的草的芳香对人体有益。榻榻米与日本的神道教宗教仪式和茶道都有密切联系,许多日本家庭的房屋中仍然至少有一间铺设塌塌米的房间。日本的榻榻米[1] 除"炕席"和"地毯"外,还是"一把尺"。在日本,不论走到哪里,每块榻榻米的面积都相等。"榻榻米"日文汉字是"畳",也有译作"草垫子"或"草席"的,但都不确切。它比草垫子光亮,平展,比草席坚厚,硬实。传统的日本房间没有床,也不使用桌椅板凳之类,晚上在上面睡觉,白天把被褥收起,另外可在上面吃饭和进行各种活动。比如有客人拜访,可直接坐在上面喝茶、交谈。所以,一进日本人的家,一定要脱鞋,不脱鞋就如穿鞋踏在我们中国人的床上一样,是十分不礼貌的行
榻榻米席面的材质分为蔺草面和纸席面,相对来说草面的透气性好一点,适用于卧室和不经常使用的房间。而纸面的结实程度要好些并且具有防水的功能、适用于有小孩或者桑拿、茶馆以及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款式既有传统的素面,也有很多具有现代气息的各式图案。编织手法有平纹、斜纹、方格、提花等。
稻草芯:市面上以稻草芯最为多见,是传统的做法,其缺点是需要经常晾晒、怕潮。受潮后容易长毛和生虫。并且不是很平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地热的出现。所以选购的人越来越少了。
无纺布芯:无纺布这个词很常见。它是一种环保可降解的材料、有些衣服的成分就是无纺布。服装布料的编织是经纬编织,而榻榻米芯是叠压编织,具有更稳定的效果。这也就是无纺布芯的榻榻米不易变形且平整的原因。
棕芯:棕适合做床垫,做榻榻米不易变形,市面上基本上已经没有卖的了。
木质纤维板芯:它的好处是平整防潮,但是不能用在地热上,因为热量一上来就会酥化。
竹炭芯:碳的吸潮率为14个水,而稻草是18个水。所以用碳来给稻草防潮是不可能的。简单做个实验:把一块竹炭和同样的稻草放一起一般稻草最先受潮。所以当有潮气时稻草是最先吸收的。
现代的榻榻米地台一般是中间有个升降桌,升起来之后可以喝茶、聊天、打麻将、娱乐,降下去之后可以做为床,另外地台都是空心的,具备强大的储物功能。榻榻米地台的透气性不佳,储物的话常需要翻开来通通风。另外蔺草需要经常擦洗打理,也需要经常通风防止发霉长虱。榻榻米的制作主要由两种方式,市场上有专业定制榻榻米的,质量佳做工漂亮,不过价格不菲,一般一个平方地台需要2000左右。另外一种是让木工制作,自己购买板材,相对来说限制于木工的水平,一般整体效果没有专业定制的好,但是价格相对来说要便宜。特别提醒,榻榻米地台透气性不好,选用的板材环保性一定要非常好,否则就是一个污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