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该假设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加速度、分组、场地类别等外部因素均相同,而且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均类似,而且没有任何后来的附加破坏(比如野蛮装修),否则回答没有意义。最直观的比对,可以参照相关规范对于各类结构型式的限高规定。例如对于8度设防烈度,混凝土框架的最大适用高度为45米,混凝土剪力墙为100米,钢框架为90米,带支撑钢框架为200米,钢筒体为260米,配筋砌块砌体为30米,普通无筋砖砌体为18米。简单的排序,可以粗略的认为:钢筒体>带支撑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钢框架>混凝土框架>配筋砌块砌体>普通无筋砖砌体。此外,有的回答在讨论现实买房的问题。结合国内市场的实际,我也做个简略的分析。
对于高层商品房市场,几乎没有钢结构,常见的就是混凝土剪力墙和混凝土框架剪力墙这两种。这两种都差不多,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是带转换层的混凝土结构,比如底部几层是大商场,往上才是住宅。这种带转换层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存在转换层这个薄弱节点,抗震性能会打折扣。对于多层商品房市场,常见的是砖混结构、混凝土框架和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设计合理施工可靠的混凝土框架要比砖混好,但请注意,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必须是设计合理施工可靠的。否则,还不如可靠的砖混结构。汶川地震就说明了这一点,一部分多层混凝土框架发生了梁柱核心区破坏、强梁弱柱破坏、甚至倒塌。对于低层商品房,也就是连排别墅或者独栋别墅,一般都是混凝土异形柱框架,也有少部分是砖混结构的。为了迎合建筑效果,异形柱框架的性能并不是太好,不如常规的矩形柱框架。很多别墅为了追求气派等效果,常常有大开间、大天井、旋转楼梯等设计,也对抗震性能不利。
砖混结构一般都是单层或低层房屋使用主要依靠砖的相互摩擦力和材料的刚度抵抗地震,当然砖不能和混凝土比,但只要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抵抗较小的地震也没太大问题。如果是在相同的地区,相同的地质条件,相同的设计水准和施工水准情况下,钢结构>剪力墙≥框架>砖混结构,但这仅限于理想状态,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买不到钢结构的房子,就买个不太高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吧。PS:就目前的设计院思路来看,是要求房屋刚到不允许破坏的,但刚度过大在遇到未知的较大地震的情况下,一旦哪个节点出现问题,问题就会延伸到整个房屋,目前国内施工单位的水准我想也是有目共睹的。说这么多实际上只是想说一点,没有绝对弱的结构,那是材料的范畴,好的设计思路和节点控制,即使是砖混结构也是可以抵抗较大的地震的,另外地震这类自然灾害抵抗都是相对的,如何保护环境防止后发的连锁自然灾害才是关键的。
首先分析下地震导致房租倒塌的原因,说通熟点由于地表无规律移动让房屋中下部随地表一起移动,上部结构由于惯性作用倒塌;大风则刚好相反。钢结构的特性在于对各种力的抵抗都很强,而且较为轻质,也就是俗称的柔,又可以从结构处理上使其具备一定的刚度,抵抗地震效果较好,但对于大风和大火轻质易晃动,钢本来的耐火性差就成了致命伤,所以现在俗称的钢结构一般都包裹有放过材料或混凝土。剪力墙和框架结构可以一起说,剪力墙实际上是将异形框架柱加长形成的结构,这两者都同时具备刚度大/(也就是抗变形能力强)的特点,对于地震频率较高,幅度不大的区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因为一般的地震是无法使混凝土破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