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有一个叫做边角线的东西。
我们这边是这样叫的哈,大致上就是指的是每个房间顶上,天花板和四面墙壁之间的位置会贴上的那一条石膏线,这条边角线在装修的时候,需要让师傅黏上去。
我觉得这个东西就是在装修中最最最不实用的东西。
首先因为我们家房高的矮,一个老房子,房高只有不到三米的样子。边角线一般来说都属于那种非常高的欧式房才会使用的吧,所以我妈当时在我装修的时候就提醒我说,你可不要在房间里贴什么边角线,根本没必要。
然而真正开始装的时候,你就会听到装修队从上面的工头,到底下的墙面师傅,都在不断的跟你说,边条线是一定要贴的呀,不贴边角线,房子会很难看的,感觉就跟没装修一样。
听得多了,就觉得确实还是有道理,应该贴,但是贴的时候你才发现,其实根本就不是那回事儿。
他们之所以让你贴边角线,只不过是为了赚钱,因为边角线是按米数算的,这个费用是在之前谈好的整体费用之外的,我如果没记错,当时每一米边角线,要收我们60块钱,这个数字其实是非常贵的,因为当你去看他的操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师傅其实就是把边角线往墙上一举一粘贴就完成了,一根3米的边角线,一举一粘,至少就能赚到两百块钱,这不是坑爹是什么?
而且贴完了以后,说句实在话,真心没有觉得房子哪里有什么更高贵,更舒服的样子,这绝对是装修里头最大的坑,而且说白了,如果把边角线给你,让你自己粘,贴出来也看不出来和人家贴的有啥区别好嘛?因为外头还要再刷墙漆啊。我还为这个东西花个一千块钱,实在让我觉得心疼死了。
装修是一门大学问,亲身经历过家里装修的人都知道花同样的钱,有的家里能装的非常实用有型,有的家却只是虚有其表,还特别不实用。我家在前年的时候听信装修师傅的套路在客厅弄了一个看似非常豪华的吊顶,这个看似非常好看美观的东西,却是我认为最不实用的装饰。
因为我家在农村,不像城里的那种精致房是经过设计师测量设计过的,无论版型还是搭配整体上来看都是非常搭的,而且精装城区房更能突显它的价值。不像我们这里,就像平民穿上皇帝装,再怎么扮也扮不出高大上来。
我家是改装房,因为以前已经把结构都定死了,但经过时代的进步早年间的东西已经不再流行,因为我们也不太懂,装修师傅又是同村认识的人,他就说他划算来,然后就把整个步局全部打掉重新弄。我还特意提醒过师傅千万不要弄什么太过高大上的东西,实用点就行,也不要弄得太贵。可是很多东西一旦摊在面上,就由不得你,一下没注意我家客厅就像建城堡一样搭起了错乱的架子,刻起了复杂的线路。然后工头大把大把的叫来叫不出名字的材料,一批批地往上运,我们就像砧板上的鱼肉似的,无路可走。
渐渐地我发现,所谓的听他的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本来在农村以层高为傲的楼房,因为被装修师傅弄了吊顶后,房子变矮了,看着格外的压抑,花了成千上万的人民币弄吊顶,还得再花成千上万的人民币买灯装吊顶的灯,看不了几天就腻了,而且又费电,打扫起来还不方便。家里要是来了客人晚上还好开起来炫一下效果,白天就什么也看不出来,只能看到凹凸的一些工艺而已,特别不实用。
在我看来,吊灯虽然好看,但却十分不实用。
想当初,我们家在刚装修完的时候,十分宽敞漂亮,尤其是客厅天花板上的那个吊灯,看起来特别气派,很有格调,开起灯来也格外炫丽,可惜,这东西虽然漂亮,最后却成为我家最不实用的东西。
我家的吊灯的中间部分是一个很大圆形的框架,上面没有封盖,所以里面十分宽敞,特别容易积尘。而我在刚搬进新家时,还是个念小学的孩子,这个年纪的小孩,总会比较调皮好动,再加上我当时十分喜欢打羽毛球,所以我在家里一个人练习时,总会不小心就把羽毛球打进吊灯里面去,但又由于吊灯太高,我拿不下来。所以每当即将过年时,在大扫除期间,我妈总能从吊灯里面清出很多脏东西,而且因为吊灯比较庞大,清理会特别费劲,有一些地方甚至碰不到。
还有,因为这吊灯是很多年前的款式了,所以当时这吊灯主要是靠里面的八个灯泡发亮,但灯泡的使用期限其实很短的,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必须要出去买灯泡,还要上去把灯泡换掉,十分麻烦,而且这玩意还十分耗电,当时因为它还交了不少的电费。
没办法,因为吊灯要勤换灯泡,还耗电难清理,用了一两年后,我们嫌麻烦,就雇人在客厅天花板的边缘处装上了明亮省电的日光灯,而这吊灯在往后就渐渐沦为装饰,不再起作用,成为了家里最不实用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