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是非洲交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尤以海运和公路为最。
海运:98%以上的进出口贸易通过海运。阿比让自治港是西非最重要的天然良港和集装箱码头之一,也是布基纳法索、马里等西非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港口设备较完善,可同时停泊60多艘船只,年装卸标准集装箱约60万只。设计年吞吐量为2000万吨。2011年受选后危机影响,港口吞吐量为1660万吨,同比下降26%。2012年港口吞吐量为2171万吨,2013年为2147万吨。圣佩德罗港是第二大港口,年吞吐量120万吨,装卸标准集装箱8万只。主要承运木材、可可等。
铁路:阿比让-瓦加杜古铁路科境内段为科唯一一条铁路,总长630公里。2008年货运量83万吨,客运量50万人次。
公路:公路网四通八达,系西非地区公路最发达的国家。总长近8.3万公里(2013年),占整个西非经货联盟道路里程的45%,其中一级公路6500公里(沥青路面)、二级公路7000公里;全国有5850个货运商行,各种车辆31.1万辆,其中货车1.7万辆。
空运:全国有大小机场28个(2013年),其中阿比让、布瓦凯、亚穆苏克罗三个机场可供大型飞机起降。阿比让机场是法语非洲国家最大的机场,2000年完成扩建和改造,年客运量由120万人次增至200万人次。由于战乱,客运量一直不高。据科民航总局统计,2007年运送旅客92.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20多家航空公司经营30余条国际航线。由法航控股的新科特迪瓦航空公司(NAI)于2001年3月开始运营,2011年9月破产。2012年5月,新的航空公司科特迪瓦航空公司(Air Côte d'Ivoire)成立,公司资本约为250亿非郎(约合5000万美元)科政府拥有51%股份,法航拥有20%股份,阿加汗集团拥有15%股份,私人投资者拥有14%股份。
科特迪瓦(Coate d'Ivoire)全称科特迪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ôte d'Ivoire, La République de Côte d'Ivoire ),科特迪瓦在法语的意思是“象牙海岸”,应该国政府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用音译名为科特迪瓦。联合国自1985年12月31日起使用此音译名。是西非国家,与加纳、利比里亚、几内亚、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相邻。海岸线长约500公里。
科特迪瓦在冷战时期曾是最繁盛的西非热带国家之一,但1985年后,由于政治腐败,加上缺乏改革,国内的骚动、2002-2011年间的内战,致使经济一蹶不振。
科特迪瓦是非洲交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尤以海运和公路为最。
海运:98%以上的进出口贸易通过海运。阿比让自治港是西非最重要的天然良港和集装箱码头之一,也是布基纳法索、马里等西非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港口设备较完善,可同时停泊60多艘船只,年装卸标准集装箱约60万只。设计年吞吐量为2000万吨。2011年受选后危机影响,港口吞吐量为1660万吨,同比下降26%。2012年港口吞吐量为2171万吨,2013年为2147万吨。圣佩德罗港是第二大港口,年吞吐量120万吨,装卸标准集装箱8万只。主要承运木材、可可等。
铁路:阿比让-瓦加杜古铁路科境内段为科唯一一条铁路,总长630公里。2008年货运量83万吨,客运量50万人次。
科特迪瓦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面对全球农产品价格下降,使该国的主要农产品可可和咖啡的出口面临较大的竞争。
科特迪瓦总面积322463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
科特迪瓦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沿海地势低平,多红树林沼泽、沙洲、潟湖;内陆多为海拔400米以下平原和低高原,西北边境几内亚高地和西南边境宁巴山山地较陡峻。西北部为海拔500-1000米的芒达山和丘里山地,北部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泻湖平原。全境最高峰宁巴山(科几边境)海拔1752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