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一般性要求:
由于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均是静止设备,且主要承受粉状物料的摩擦,其耐火衬料的强度要求可相应降低。通常采用符合衬料,即采用有一定的耐火度,抗碱并能抵御粉体和高温气流冲刷得耐火材料作为工作层,用导热系数很低的保温材料作为保温层。
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使用的耐火材料制品种类比较多,尤其是各级旋风筒的锥形料斗,锥角不一,导致具有大量外形相像,颜色差别不大的耐火砖应用于预热器和分解炉系统。应注意材质和外形的细微差别,按照设计逐一对照选择。
原则上直砖和锚固砖用于直墙,仅在一个方向上有锥度的楔形砖用于圆柱体表面,而在两个方向上有锥度的楔形砖用于锥形料斗的砌筑。浇筑料一般用于大面积易于坍塌的直墙、顶板平面和形状复杂,若采用耐火砖砌筑易于脱落的部位。隔热板、隔热砌块用于处在较高温度的耐火砖或浇筑料与钢制壳体之间,作为保温填塞材料。由于是两层保温材料,砌筑时原则上应错缝砌筑,但实际中很难实行。硅盖板的耐火砖砌筑时,两层材料各自的缝隙和两层材料之间的缝隙必须填塞和注满粘结剂和耐火泥。如耐火砖或耐火浇筑料须设膨胀缝,应避免设置直通缝,以有效保护其中填塞的耐火纤维材料。
从工艺布置看,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是从上至下,温度按一定梯度升高的。除耐火制品的适应温度有较大变化外,耐火砖的锚固件也有所不同。
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有凸起部分,如预热器进风口处和庞只是分解炉与混合室的结合部,这部分支撑较少,属于砌筑中的薄弱环节。通常使用耐火浇筑料进行砌筑,应根据控制缝的设置原则,在凸起最高处的200mm部位,恰当设置控制缝,并适当加大控制缝两侧的扒钉分布密度。尤其是凸起部位的扒钉分布密度。
从第二级预热器起及其的下料管道,内部有100mm左右的浇注料。由于下料管道细长,一次性的全部浇筑有困难。通常将其分割为不大于2.0mm的段分段浇注。养护脱膜后再进行对接。
为了保证分段浇注的管道能正确拼装,应将空下料整体试装完成后,再分解成功浇注的若干分段。分解时,应留有清晰的、不易破坏的对接记号。各个分段应放置在预热器操作平台或吊放在地坪上进行浇注作业。浇注时,保证衬料内表面光滑,管道孔同心和衬料厚度在整个管道长度范围内保持基本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可保证安装后各段的连接处不出现凸台和错缝。
砌筑时应将管道平口朝下,放在涂有机油的平整钢板上,以保证浇注料相接面的平整。应保证内膜安装时与管道同心和固定方式的可靠。避免在浇注过程中内膜的错动。内膜上涂一层机油或包裹一层沥青纸,以方便内膜的拆除及保证内孔的光滑。为避免出现凸台,在分段管道上部接口处,应设置30*45度的倒角。
下料管的翻板阀,通常供货厂家已经将浇注料砌筑完毕,可直接安装。如未砌筑,可按一般砌筑原则处理。四、五级翻板工作温度较高,使用的耐火浇注料应较其他翻板高一个档次。
砌筑前,应组织工艺和仪表专业人员对各个孔洞和埋管进行全面检查,看是否有遗漏,安装是否可靠,管材牌号是否与设计一致。安装的位置和角度是否与设计一致,吹扫管的头部是否有可靠的封堵措施,所有深入浇注料的金属材料必须涂覆沥青漆,留出膨胀空间。
锥形料斗容易发生积料,一旦有积料发生,熔点相对较低的生料在锥体表面有了小面积的立脚点,就会以发生积料的区域为立足之地,衍生出大面积的‘圈地’,最终导致料斗的堵塞。因此要保证料斗锥面的平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