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鹿希的家在北太平庄的一个大院落里,很普通的平顶式住宅楼。进了门只见里面水泥地,白灰墙,裸露的管道和电线,像是没有经过什么装修一样,更没看到有成套像样的体面家具和摆设。
许鹿希把我引进一间显然是待客的房间,那里除了两个布沙发,两把钢管椅,一个写字台,一个小书橱之外,最醒目的就是一幅直接贴在墙上的毛笔字:“两弹元勋邓稼先”,那是张爱萍的手迹。下边有一张装在小镜框里的邓稼先半侧遗像,斜靠在书橱顶上。
相比之下,倒是许鹿希的外表更出乎我的意外:如果不是她在开门的时候说“我就是许鹿希”,我就不会直接认她,因为她那件驼灰色的对襟外衣,那头随意梳拢的齐耳直发,那个肤色黝黑的面容,看去绝对像个劳动妇女,与我头脑里预先勾勒的“元勋夫人、名门之后、大学教授”的形象相去实在太远了。
好在,面对面时的许鹿希,比昨天电话里温和亲切多了;一坐下来交谈,感受到她内在的思想情感,就完全是另外一种体会了。果然,一说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友谊,她立刻变得言辞委婉语意绵长,成了性情中人,再也没提昨天给我的时间限制,以至我起身告辞时,已过了下午一点半,而她则完全忘记了吃午饭。
许鹿希向我介绍说,邓稼先和杨振宁同是安徽籍人,各自的父亲邓以蛰、杨武之都是清华大学教授,两家同住清华西院宿舍,9号、11号更是紧近邻居。邓教美术史,杨教数学,性格很合得来。邓稼先的妈妈和杨老太太都是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妇女,关系也很好,所以两家是世交。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比杨振宁小两岁。他们两人生性都很顽皮,兴趣也一致,两人都曾在西南联大读书,但因为中学时杨振宁跳了一级,大学里要比邓稼先高三级,就更是一个大哥哥了,所以邓稼先对杨振宁很亲密。
1947年,邓稼先考上了赴美公费研究生,须由自己联系学校。杨振宁那时在读的芝加哥大学学费较贵,他就帮邓稼先联系了离芝加哥市很近的普渡大学,这样他们来往就很方便。
1950年8月29日,邓稼先获得博士当即回国了,那时杨振宁去了普林斯顿,之后两人分隔了很长一段时间。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美国报纸登出了中国研究人员的名单,尽管是英文译音,但是杨振宁一看就认定其中一人是邓稼先。许鹿希说:“后来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肯定地相信那就是邓稼先?杨振宁说,中央情报局是不可能去编一个名字恰好与邓稼先同音的。”
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中国,到上海之后定了一份要见的亲友名单,其中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说到这里,许鹿希的语气突然变得沉重。她说,那时“四人帮”有个计划,要把搞核武器的人打掉。年轻些的已被搞得非常之惨,那些忠实可靠功劳很大的人都被打成了特务,很多人遭了殃。当时有两个口号:“会英文的就是美国特务,会俄文的就是苏联特务”,可见迫害之烈。有个很有贡献的炸弹专家钱晋,他们拷打要他承认是特务,他坚决不承认,结果被活活打死。年轻的一批搞光后就轮到高层的了。因为不能在北京搞,他们就把邓稼先调到青海的“221基地”去,组织了一批士兵和工人去斗他,理由是有两次核试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抓住科学测试的失误上纲上线,目的就是要把负责人邓稼先搞掉。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杨振宁要见他。周恩来命令把邓稼先召回了北京,侥幸得救。
许鹿希感叹道:“我尽管不信佛,但是对这件事情总觉得冥冥之中上天有个安排,让杨振宁来救邓稼先一命!1990年我去美国时,与杨振宁谈起,他大吃一惊:‘有这样的事?’其实,无意之中他还救了一大批中国搞核武器的人。这样的巧合真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简直太绝妙了!我至今想不出该怎么表达,我为此非常感激他!”
从采访来看,当年邓不是受到了保护,而是搞了而且差点被搞死,不过为了国际面子,没搞成。这里面周没起到什么好作用。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因此我无法详实的说出邓和杨的那些学术成就,但我知道,他们俩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们在学术上的卓越和出众无需证明,一个人卓越和出众到这种程度,他们的存在就是对全人类的贡献,就值得尊敬.
不止一次看过有人拿二人对比并辱骂杨的,且不论"他人的作为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做自己的选择都应该被尊重""这一点,单是很多人站在道德致高点是不给予正常人“不做雷锋“的权力`“不做英雄“的权力“`为自己而活“的权力就是极可怕的。
邓绝对值得尊敬不代表杨就应该被批判,那我等碌碌无为不是应该去死了?活着浪费地球的氧气资源?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杨的选择"合理,合法"有什么可值得批判的?唯一的"合情",如果说有什么"不合情",也仅仅是不合某一部分人的情罢了.他没有合某些人的意为他的出生国奉献一生,他没有合某些人的意改国籍了,他没有合某些人的意孤老一生,他没有合某些人的意老死米国.奇葩逻辑:我丑所以你必须同情我,我穷所以你必须捐赠我,我困难所以你必须帮助我.//你这么了不起就应该为中国奉献一生,否则你就是垃圾!!那些合某些人意的邓呢,你们又是怎么对待的呢?你们说他是英雄然后你们把他送到青海基地去接受批斗。
一个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祖国最困难时期毅然回来为民族的强胜献身,一个是民族的败类,在祖国的再三诏唤下毅然为敌国卖命,临老却回来享受国家的发展成果,应轰出国门。
他们俩个不能相比。一个是民族英雄,中国人民的骄傲。另一个是实用主义者,美国人,到老年了想到落叶归根,人品极差,不配到中国来,应死在美利坚才是它的归宿。
一个不爱国的人都不配和邓老放一起写!老了回国来糟蹋粮食!还当国宝养着,看看前段时间去世的钱老太太一家子为祖国做的贡献!令人敬佩!
邓老30岁离开妻子28年,老杨头快100了还不松手!说明邓老没有老杨头情商高嘛,老杨头为了爱情皆可抛!也难能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