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祖庵大殿柱头铺作,北宋晚期建筑,最接近宋官式北方底本的建筑,按期规定,柱头铺作昂嘴平出长度不会超过23分,角昂、由昂平出不会超过32.5分,大概就是这种视觉效果。大周资圣寺,宋早期建筑,尚有唐风遗韵,批竹昂尖峭颀长,比初祖庵大殿长的多。所以昂的长度不是定式,地方风格影响下长短多不一样。当然这都是真昂,真昂的结构决定了其昂尖到昂尾都呈一定斜率,所以昂尖自然倾斜向下,而假昂/插昂就不是这样。假昂本身是一个平置构件,后尾处理一般与华栱无异,结构作用已失去,但为了保留昂本身极强的装饰作用,雕刻出了斜向下的昂嘴形象。当然斜向下的昂嘴不能过长,因为太长就找不到那么大的木头雕刻出来了,所以假昂的昂嘴长不到哪里去。真武阁的斗栱很独特,底层副阶是用的如意斗栱,即无数斜栱的交织,这个是中国最早的如意斗栱之一,在当时应该来说还是很时髦的,二层檐用的是三层插栱,全偷心,铺作巨大,出檐深远,至于第三层檐,则是四层插栱,为了以示区别,从二跳位开始装饰昂嘴,从外观上看就成了假昂。真武阁是非常注重上中下三层檐的斗栱变化的,再加上插栱本身稳固性不错,所以栱臂也可以做的很长,每攒斗栱就非常巨大,这种情况下,昂想不长都难。应该是这样的。
这座建筑上两层斗栱本身的处理手法也是比较“不正规”的。一般的斗栱都在每跳或隔跳的栱头上放一个小斗,小斗上开“十”字口,承托上一跳的华栱和与之十字相交的横栱——“瓜子栱”(或简称“瓜栱”);瓜子栱上再放三个小斗(中间及两头各一个)以承托又一层较长的“慢栱”或横枋,从而将左右并列的各朵(即各组)斗栱联系起来,取得彼此扶持的稳定作用。但在这阁上,各跳华栱都没有左右联系的栱、枋,层层相迭挑出,越挑越远,到了最远最高的一跳上,又不用任何枋子或替木之类辅助稳定的构件,就把挑檐的圆材——挑檐桁直接放在上面,好像轻轻一推就可以滚下来的子。此外就在更高一层的枋子上,在檐深一半的位置,立一根瓜柱(矮柱),上面又放一根圆材。这两根圆桁都是各组斗栱间仅有的左右联系的构件。